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翻译的生态批评

发布时间:2017-05-07 10:15

  本文关键词:论翻译的生态批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前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生态危机时代,其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因此人类迫切需要寻求新文化,以期化解人类的生存困境,建立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正确认识。生态批评就是这种迫切需要的产物。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主义的观点来审视文学作品,并探索文化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而文化传播和构建是翻译活动的主要社会功能。然而随着当前人类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批评也会有着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将生态批评理论应用到翻译学科的研究不仅是因为二者所关注的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是两个学科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反思一些文学作品中生态智慧的文章不少,然而把生态批评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的文章,国内外尚不多见。 本文把生态批评和翻译研究相结合,构建翻译的生态批评观,根本目的就是要倡导译者怀着一种强烈的构建和谐自然、和谐社会的使命感,从生态主义视角对翻译文本进行审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来对译作进行创造性干涉,纠正一些作品当中的反生态意识,促进生态文化的传播和构建。 本研究内容涉及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翻译的权力、翻译的文化转向、翻译的文化传播和构建功能及译者主体性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正文第一章为生态批评的理论概述及其研究的当代意义。第二章前面部分主要论述了翻译的话语权力,其中涉及了翻译的文化转向和翻译的权力。后面部分重点阐述了翻译和生态批评之间的根本联系,说明了如何利用翻译的文化构建功能进行生态话语权的构建。第三章主要是翻译的生态批评观指导下的翻译实践,主要从具体实践上如何利用翻译的话语权力建立翻译的生态批评,在进行生态主义干涉上可以借鉴女性主义翻译的一些具体策略,说明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文本进行生态主义干涉,本部分最后还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例,解析由于译者缺乏生态意识所造成的误译,旨在说明翻译的生态批评观对译者的重要性。 从总体上来看,本研究主要采用描写、对比、演绎和例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第一章对生态批评理论作了一个综述和介绍,概述了生态批评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的当代意义。第二章主要是用对比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翻译和生态批评之间的联系,还着重分析了如何对译本进行生态主义干涉。在借鉴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的时候还穿插了一些例证。第三章开始在借鉴女性主义干涉策略的时候穿插了一些例证,文章最后还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例,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说明了由于译者缺乏生态意识所造成的误译。 生态批评和翻译的文化传播和构建的社会功能都是当前很热门的话题,所以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者希望通过这一初步探索能引起翻译学者和生态学者的研究兴趣,为他们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从而共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增添新的亮点。然而,本研究是对翻译的生态批评研究的初次尝试,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
【关键词】:翻译的权力 生态批评 文化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H05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Introduction12-16
  • 0.1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2-13
  • 0.2 Arrangements of the Research13-15
  • 0.3 Methodologies of the Research15-16
  • Chapter 1 Ecocriticism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16-28
  • 1.1 The Definition of Ecocriticism16-17
  • 1.2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cocriticism17-19
  • 1.3 Main Contents of Ecocriticism Research19-24
  • 1.3.1 Ecological Balance19
  • 1.3.2 Animal Rights19-21
  • 1.3.3 Respecting for Nature21-22
  • 1.3.4 Ecocentrism22-24
  • 1.3.4.1 Shallow Ecology22-23
  • 1.3.4.2 Deep Ecology23-24
  • 1.4 Goals of Ecocriticism Research24-25
  • 1.5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Ecocriticism Research25-26
  • 1.6 Summary26-28
  • Chapter 2 Power of Translation &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Ecocriticism28-48
  • 2.1 Power of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28-38
  • 2.1.1 Translation's Culture Turn28-34
  • 2.1.1.1 Culture Transferred with Language as a Vehicle30-31
  • 2.1.1.2 Translation for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construction31-34
  • 2.1.2 Power of Translation34-36
  • 2.1.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36-38
  • 2.2 Power of Translation in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Ecocriticism Translation38-46
  • 2.2.1 Cultural Intervention in Ecocriticism Translation Practice38-39
  • 2.2.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Ecocriticism-Concerns39-42
  • 2.2.3 Selections of the Source Texts42-46
  • 2.2.3.1 Ecological Thoughts in Western Postmodern Culture43-44
  • 2.2.3.2 Ecological Awarenes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44-46
  • 2.3 Summary46-48
  • Chapter 3 Translation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criticism Theory--Taking Walden's Chinese Translations as Examples48-70
  • 3.1 Some Strategies in Interventionist Translation49-54
  • 3.1.1 Prefacing as an Interventionist Strategy49-50
  • 3.1.2 Supplementing as an Interventionist Strategy50-53
  • 3.1.3 "Hi-Jacking" as an Interventionist Strategy53-54
  • 3.2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on----Taking Walden's Chinese Translations as Examples54-67
  • 3.2.1 Introduction of Walden and Its Author54-57
  • 3.2.2 Introduction of Xu Chi and His Version of Walden57-58
  • 3.2.3 Introduction of Yang Jiasheng and His Version of Walden58-59
  • 3.2.4 Comparison Analysis59-67
  • 3.3 Summary67-70
  • Conclusions70-72
  • Bibliography72-78
  • Acknowledgements78-79
  • Appendix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论福克纳的自然观——“大森林三部曲”的生态批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韦柳媛;;“原生态”的原生态追问——以《云南印象》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黄红荔;;“水仙花”的生态批评解读[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4 刘文良;;亲近自然 诗意栖居——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中国比较文学对生态批评的阐发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邹丽丹;;生态批评的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8 李卉;;生态批评的主要着眼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9 张华;;生态批评的现代性背景及其当代发展逻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3期

10 焦丽梅;;当代文艺生态批评的焦虑与想象[J];岁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3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4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9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7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敏;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生态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荆兴梅;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翻译的生态批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4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3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