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8:59
新时期以来,汉语类词缀作为一种介于实词和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们的关注。在语言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类词缀研究取得了空前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以往对类词缀“坛”、“界”、“圈”进行研究的论著和文章也不少,但将这三个类词缀作为一个类别加以比较研究的却不多,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尽可能详尽深入的研究和论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类词缀“坛”、“界”、“圈”的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探究这三个类词缀的异同点,深化对这三个类词缀的认识,及对汉语词缀、构词法、新词语和汉语性质本身的认识。本论文综合运用隐喻理论和语义场理论对类词缀“坛”、“界”、“圈”的使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阐述,发现并概括它们的异同。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运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基本语言研究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阐述类词缀概念的提出、范围的界定、研究阶段的划分、深入研究的意义及本论文的基本框架、行文与材料说明。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类词缀“坛”、“界”、“圈”的语料检索和分析,我们以北大语料库前100页、《中...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的提出
1.2 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阶段的划分
1.4 深入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1.6 行文及语料说明
1.6.1 行文
1.6.2 语料来源
第2章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考察分析
2.1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考察
2.2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比较分析
2.3 类词缀“-坛”、“-界”、“圈”的发展变化
第3章 类词缀“坛”、“界”、“圈”的隐喻分析
3.1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理论
3.2 隐喻思维与词义延伸的关系
3.2.1 隐喻思维使词义的发展延伸成为可能
3.2.2 隐喻思维使“坛”、“界”、“圈”发展为类词缀
第4章 类词缀“坛”、“界”、“圈”的语义场分析
4.1 “语义场理论”的概念
4.2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异同
4.2.1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相同点
4.2.2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差异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4)
[2]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J]. 杨文全,程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 王文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2)
[4]隐喻、类比逻辑与可能世界——解读Steinhart的《The Logic of Metaphor》一书[J]. 周昌乐.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4(02)
[5]隐喻与文化教学[J]. 王守元,刘振前. 外语教学. 2003(01)
[6]汉语词缀新论[J]. 韩陈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7]小议“类词缀”的判别标准[J]. 任志萍.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8]汉语新词语缀化特征及其分析[J]. 周 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9]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束定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02)
[10]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 朱亚军. 汉语学习. 2001(02)
本文编号:3519817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的提出
1.2 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阶段的划分
1.4 深入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1.6 行文及语料说明
1.6.1 行文
1.6.2 语料来源
第2章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考察分析
2.1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考察
2.2 类词缀“坛”、“界”、“圈”使用情况比较分析
2.3 类词缀“-坛”、“-界”、“圈”的发展变化
第3章 类词缀“坛”、“界”、“圈”的隐喻分析
3.1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理论
3.2 隐喻思维与词义延伸的关系
3.2.1 隐喻思维使词义的发展延伸成为可能
3.2.2 隐喻思维使“坛”、“界”、“圈”发展为类词缀
第4章 类词缀“坛”、“界”、“圈”的语义场分析
4.1 “语义场理论”的概念
4.2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异同
4.2.1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相同点
4.2.2 同一语义场中的类词缀“坛”、“界”、“圈”的差异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 王文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04)
[2]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J]. 杨文全,程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3]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J]. 王文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02)
[4]隐喻、类比逻辑与可能世界——解读Steinhart的《The Logic of Metaphor》一书[J]. 周昌乐.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4(02)
[5]隐喻与文化教学[J]. 王守元,刘振前. 外语教学. 2003(01)
[6]汉语词缀新论[J]. 韩陈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7]小议“类词缀”的判别标准[J]. 任志萍.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8]汉语新词语缀化特征及其分析[J]. 周 文.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2)
[9]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 束定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02)
[10]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 朱亚军. 汉语学习. 2001(02)
本文编号:3519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1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