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05:48
本文以近代汉语代表性著作《清平山堂话本》连词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穷尽性地对《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全貌进行描写,发现《清平山堂话本》中出现连词83个。同时参阅前人研究成果,尝试确定每个连词的产生时间。在系统的描写基础上,分析、总结《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用语法化的理论解释连词的产生方式。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连词的解说及其分类。主要对连词与介词,连词与副词进行区分。第三章:《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上)。研究《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联合关系连词,包括:并列关系连词、承接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选择关系连词。第四章:《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下)。研究《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偏正关系连词,包括:假设连词、因果连词、让步连词、条件连词、转折连词、目的连词、修饰连词。通过第三章和第四章对《清平山堂话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发现《清平山堂话本》中出现的83个连词83中,沿用上古的连词27个,沿用中古的连词16个,近代新生连词40个;单音节连词33个,双音节连词47个,三音节连词3个。第五章:总结《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及复音词的产生方...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语料价值
1.1.1 清平山堂话本
1.1.2 《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
1.2 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连词的界说及其分类
2.1 连词的界说
2.1.1 连词与介词的划界
2.1.2 连词与副词的划界
2.2 连词的分类
3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上)——联合关系连词
3.1 并列连词
3.1.1 单用的并列连词
3.1.2 复合的并列连词
3.2 承接连词
3.2.1 转接连词
3.2.2 顺接连词
3.3 递进连词
3.3.1 预递连词
3.3.2 承递连词
3.4 选择连词
3.4.1 选取式连词
3.4.2 析取式连词
4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下)——偏正关系连词
4.1 假设连词
4.1.1 推测假设连词
4.1.2 反正假设连词
4.2 因果连词
4.2.1 说明因果连词
4.2.2 推论因果连词
4.3 让步连词
4.3.1 事实让步连词
4.3.2 假设让步连词
4.4 条件连词
4.4.1 有条件连词
4.4.2 无条件连词
4.5 转折连词
4.6 目的连词
4.7 修饰连词
5 总结
5.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
5.2 《清平山堂话本》近代新生连词的产生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无条件构式的历时演化考察[J]. 席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敦煌变文集》的“但”[J]. 金颖,张春秀. 古汉语研究. 2007(03)
[3]论“除非”的功能及其句式演变[J]. 胡丽珍,雷冬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J]. 席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6)
[5]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何乐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6]连词“何况”早期使用情况考察[J]. 曹小云. 语言研究. 1998(01)
[7]虚词“与、及、并、和”的历史发展[J]. 于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8]试论“和”字的发展,附论“共”字和“连”字[J]. 刘坚. 中国语文. 1989 (06)
硕士论文
[1]《梁书》连词研究[D]. 于丽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3831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1.1 《清平山堂话本》及其语料价值
1.1.1 清平山堂话本
1.1.2 《清平山堂话本》的语料价值
1.2 研究概述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连词的界说及其分类
2.1 连词的界说
2.1.1 连词与介词的划界
2.1.2 连词与副词的划界
2.2 连词的分类
3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上)——联合关系连词
3.1 并列连词
3.1.1 单用的并列连词
3.1.2 复合的并列连词
3.2 承接连词
3.2.1 转接连词
3.2.2 顺接连词
3.3 递进连词
3.3.1 预递连词
3.3.2 承递连词
3.4 选择连词
3.4.1 选取式连词
3.4.2 析取式连词
4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研究(下)——偏正关系连词
4.1 假设连词
4.1.1 推测假设连词
4.1.2 反正假设连词
4.2 因果连词
4.2.1 说明因果连词
4.2.2 推论因果连词
4.3 让步连词
4.3.1 事实让步连词
4.3.2 假设让步连词
4.4 条件连词
4.4.1 有条件连词
4.4.2 无条件连词
4.5 转折连词
4.6 目的连词
4.7 修饰连词
5 总结
5.1 《清平山堂话本》连词的特点
5.2 《清平山堂话本》近代新生连词的产生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无条件构式的历时演化考察[J]. 席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2]《敦煌变文集》的“但”[J]. 金颖,张春秀. 古汉语研究. 2007(03)
[3]论“除非”的功能及其句式演变[J]. 胡丽珍,雷冬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与副词“只”有关的几个连词的历时考察[J]. 席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06)
[5]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何乐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6]连词“何况”早期使用情况考察[J]. 曹小云. 语言研究. 1998(01)
[7]虚词“与、及、并、和”的历史发展[J]. 于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1)
[8]试论“和”字的发展,附论“共”字和“连”字[J]. 刘坚. 中国语文. 1989 (06)
硕士论文
[1]《梁书》连词研究[D]. 于丽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3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2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