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着(N)+VP”结构探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09:40
本文先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对“V着(N)+VP”结构作出详细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又从显赫范畴角度剖析了“V着(N)+VP”的句法结构以及语义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V着(N)+VP”结构的教学情况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关教学策略。第一,本文基于认同“V着(N)+VP”结构属于连动式这一观点,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分别对“V着(N)+VP”结构进行深入探析。在语义平面分析了“V着(N)+VP”结构的语义类型、“V”和“VP”结构的语义关系以及此结构的语义组合框架和语序;在句法平面考察了“V着(N)+VP”结构的状语位置及其语义指向,并着重作了句法功能方面的分析;在语用平面重视对信息结构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显赫范畴的角度深入分析“V着(N)+VP”结构,注重其与主从结构的区别以及对“着”的分析。第二,本文根据上述研究从认知角度并结合句法语义分析提出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了一套的教案。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现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
1.2.2 现代汉语“V着(N)+VP”结构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V着(N)+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
2.1 “V着(N)+VP”结构的语义分析
2.1.1 “V着(N)+VP”结构的语义类型
2.1.2 “V着(N)+VP”结构中V和 VP的语义关系
2.1.3 “V着(N)+VP”结构的语义组合框架及其语序分析
2.2 “V着(N)+VP”结构的句法分析
2.2.1 “V着(N)+VP”结构的句法功能
2.2.2 “V着(N)+VP”结构的状语及其语义指向
2.3 “V着(N)+VP”连动式的语用分析
2.3.1 “V着(N)+VP”的信息结构分析
第3章 “V着(N)+VP”结构的显赫范畴分析
3.1 “V着(N)+NP”结构显赫范畴特征
3.2 “V着(N)+VP”的连动式分析
3.2.1 “V着(N)+VP”结构与主从结构的区别
3.3 “V着(N)+VP”结构中“着”的分析
第4章 “V着(N)+VP”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4.1 “V着(N)+VP”结构的教学策略
4.1.1 “V着(N)+VP”结构的构件教学
4.1.2 “V着(N)+VP”结构的整体教学
4.1.3 对于教材的建议
4.2 教学方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及亲邻语言连动式的句法地位和显赫度[J]. 刘丹青. 民族语文. 2015(03)
[2]连动式在汉语中的地位及作用[J]. 高增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3]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4]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 刘丹青. 当代语言学. 2011(04)
[5]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8(04)
[6]论连动句式“V起来+VP”[J]. 刘楚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现代汉语肯否连动句式考察[J]. 高增霞. 学术探索. 2005(05)
[8]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 祖生利. 中国语文. 2002(05)
[9]“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J]. 李向农,张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着(·Zhe)”字补议[J]. 陆俭明. 中国语文. 1999(05)
本文编号:3553830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文献综述
1.2.1 现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
1.2.2 现代汉语“V着(N)+VP”结构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V着(N)+VP”结构的三个平面分析
2.1 “V着(N)+VP”结构的语义分析
2.1.1 “V着(N)+VP”结构的语义类型
2.1.2 “V着(N)+VP”结构中V和 VP的语义关系
2.1.3 “V着(N)+VP”结构的语义组合框架及其语序分析
2.2 “V着(N)+VP”结构的句法分析
2.2.1 “V着(N)+VP”结构的句法功能
2.2.2 “V着(N)+VP”结构的状语及其语义指向
2.3 “V着(N)+VP”连动式的语用分析
2.3.1 “V着(N)+VP”的信息结构分析
第3章 “V着(N)+VP”结构的显赫范畴分析
3.1 “V着(N)+NP”结构显赫范畴特征
3.2 “V着(N)+VP”的连动式分析
3.2.1 “V着(N)+VP”结构与主从结构的区别
3.3 “V着(N)+VP”结构中“着”的分析
第4章 “V着(N)+VP”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4.1 “V着(N)+VP”结构的教学策略
4.1.1 “V着(N)+VP”结构的构件教学
4.1.2 “V着(N)+VP”结构的整体教学
4.1.3 对于教材的建议
4.2 教学方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及亲邻语言连动式的句法地位和显赫度[J]. 刘丹青. 民族语文. 2015(03)
[2]连动式在汉语中的地位及作用[J]. 高增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3]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4]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 刘丹青. 当代语言学. 2011(04)
[5]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8(04)
[6]论连动句式“V起来+VP”[J]. 刘楚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7]现代汉语肯否连动句式考察[J]. 高增霞. 学术探索. 2005(05)
[8]元代白话碑文中助词的特殊用法[J]. 祖生利. 中国语文. 2002(05)
[9]“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J]. 李向农,张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
[10]“着(·Zhe)”字补议[J]. 陆俭明. 中国语文. 1999(05)
本文编号:3553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55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