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概念隐喻视域下英汉基于宗教信仰的死亡委婉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23:14

  本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视域下英汉基于宗教信仰的死亡委婉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隐喻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传统隐喻理论不同,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性的。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它具有避免粗俗、美化措辞的作用。而隐喻具有凸显和隐匿的功能,所以大部分委婉语通过隐喻语言实现。死亡委婉语可以说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又最为常见的现象。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传统上研究者主要从修辞、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究委婉语。目前对委婉语的研究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依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的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的死亡委婉语的隐喻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探讨根植于日常的身体经验,基于相同的文化积淀的、约定俗成的、不同民族共享的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方式。同时由于英汉概念隐喻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中,明显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本文采用归纳推理和定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首先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收集可靠的语料。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推理和定性分析,阐明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下英汉死亡委婉语隐喻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研究,本文的主要发现如下:宗教信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所使用的死亡隐喻具有差异性。但由于人类认知根植于相同的身体体验,不同民族有关死亡的概念隐喻又有一定的相似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使用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通过跨文化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共性和差异所在,,进一步探究出英汉民族的文化共同性和民族性,加深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希望本研究对人们认识隐喻和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人们对不同民族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人们的概念流利水平,克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 宗教信仰 概念隐喻 民族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Contents8-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5
  •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10-11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1-13
  •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39
  • 2.1 Euphemism15-24
  • 2.1.1 Studies on euphemism18-22
  • 2.1.2 Studies on Euphemism of Death22-24
  • 2.2 Studies on metaphor24-39
  • 2.2.1 An overview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4-36
  • 2.2.2 Studies on metapho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36-39
  • Chapter 3 Research Design39-42
  • 3.1 Research questions39
  • 3.2 Methods of the study39-42
  • 3.2.1 Qualitative analysis39-40
  • 3.2.2 Inductive reasoning40-42
  • Chapter 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uphemism of Death Related to Relig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42-64
  •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taphor, euphemism and religion42-47
  • 4.1.1 Metaphor and euphemism42-43
  • 4.1.2 The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euphemism of death43-44
  • 4.1.3 Religion in China an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44-47
  • 4.2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 of death related to relig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47-54
  • 4.2.1 Common conceptual metaphors for dea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48-53
  • 4.2.2 Differences of euphemism of death related to relig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53-54
  • 4.3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uphemism of death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54-64
  • 4.3.1 Relationship among language, metaphor and culture55-59
  • 4.3.2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59-64
  • Chapter 5 Conclusion64-68
  • 5.1 Major findings64-66
  • 5.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66-67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7-68
  • References68-74
  • Acknowledgements74-75
  • 作者简介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一;;委婉语中的概念隐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2 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3 忆沩;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读书;1995年08期

4 辜同清;英语委婉语语义分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李国南;委婉语与宗教[J];福建外语;2000年03期

6 张磊;隐喻与文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高桂香,魏慧哲;死亡委婉语的人类学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郑桃云;赵艺红;;英汉死亡委婉语来源及文化内涵之对比[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孙继红;张恒;;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勇忠,李春华;英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冠书;中英文中有关“死亡”隐喻的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苏小青;“死亡”的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视域下英汉基于宗教信仰的死亡委婉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1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8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