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8 01:26
本文以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为研究范围,采取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该类复句的语用诸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首先,考察了现代汉语假设复句关系词语的选用与省略问题,认为影响选用的因素有双音化、语体因素、文体因素以及说话人的心理,影响省略的因素主要是语境因素,同时认为,选用和省略都会受到经济原则的影响。其次,结合Grice和Austin的相关语用理论,论述了假设复句可以表达丰富的会话含意,具有以言成事行为的语用功能。再次,在邢福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假设复句“用于进行比较”、“用于作出说明或解释”、“用于进行抱怨或批评”和“用于表示庆幸”这四种新的语用功能类型。同时,依据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认为假设复句与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相适应。最后,考察了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与四种修辞格(比喻、夸张、委婉、排比)的连用情况,并对它们经常连用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本文力图通过对以上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中几个语用问题的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参考,也在现代汉语复句的语用功能研究上作出初步的尝试。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两点说明
2. 假设复句研究概述
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第一章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标志词的语用问题
1.1 标志词的选用
1.2 标志词的省略
1.3 经济原则与标志词的选用及省略
第二章 假设复句的会话含意及以言成事行为功能
2.1 会话含意
2.2 以言成事行为
第三章 假设复句的语用功能及礼貌研究
3.1 语用功能
3.2 礼貌问题
第四章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与修辞格
4.1 假设复句与比喻
4.2 假设复句与夸张
4.3 假设复句与委婉
4.4 假设复句与排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缩略语的理据:省力原则[J]. 黄元龙,刘宇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 罗进军. 汉语学习. 2008(05)
[3]汉语假设复句预设浅析[J]. 李艳洵.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要不是”句式的三维考察[J]. 马明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5]Zipf与省力原则[J]. 姜望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J]. 蒋勇. 外语学刊. 2004(03)
[7]关于假设句、让步句、条件句[J]. 杨年保. 云梦学刊. 2003(05)
[8]礼貌的关联论初探[J]. 冉永平. 现代外语. 2002(04)
[9]“如果A,就B”句式考察[J]. 徐阳春. 继续教育研究. 2001(06)
[10]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J]. 梅立崇. 世界汉语教学. 199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 罗晓英.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研究[D]. 连佳.山东大学 2006
[2]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及假设连词专题研究[D]. 何锋兵.南京师范大学 2005
[3]汉语假设复句的演变[D]. 刘潜.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3434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两点说明
2. 假设复句研究概述
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第一章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标志词的语用问题
1.1 标志词的选用
1.2 标志词的省略
1.3 经济原则与标志词的选用及省略
第二章 假设复句的会话含意及以言成事行为功能
2.1 会话含意
2.2 以言成事行为
第三章 假设复句的语用功能及礼貌研究
3.1 语用功能
3.2 礼貌问题
第四章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与修辞格
4.1 假设复句与比喻
4.2 假设复句与夸张
4.3 假设复句与委婉
4.4 假设复句与排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缩略语的理据:省力原则[J]. 黄元龙,刘宇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2]“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 罗进军. 汉语学习. 2008(05)
[3]汉语假设复句预设浅析[J]. 李艳洵.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要不是”句式的三维考察[J]. 马明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
[5]Zipf与省力原则[J]. 姜望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6]虚拟思维在会话中的功能[J]. 蒋勇. 外语学刊. 2004(03)
[7]关于假设句、让步句、条件句[J]. 杨年保. 云梦学刊. 2003(05)
[8]礼貌的关联论初探[J]. 冉永平. 现代外语. 2002(04)
[9]“如果A,就B”句式考察[J]. 徐阳春. 继续教育研究. 2001(06)
[10]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J]. 梅立崇. 世界汉语教学. 1995(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 罗晓英.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研究[D]. 连佳.山东大学 2006
[2]中古汉语假设复句及假设连词专题研究[D]. 何锋兵.南京师范大学 2005
[3]汉语假设复句的演变[D]. 刘潜.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3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1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