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兼职量词“番”“顿”“趟”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扭结

发布时间:2022-02-12 00:28
  汉语中词类划分无明确界限,某种词类内部有着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别。量词内部就存在跨动量词与名量词两大类别的非典型成员,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称该类量词为兼职量词。跨名、动量的兼职量词本就可与名词性成分组配,也可与谓词性成分联系,出现在“V+数(一)量+N”结构中造成语义扭结,需要依据语义指向加以区分。本文以兼职量词“番”“顿”“趟”为例,对其进入“V+数(一)量+N”结构的语料进行统计归类,考察“V+数(一)量+N”结构中量词的真扭结与假扭结现象,揭示兼职量词的特殊性。在描写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着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汉语“义尽为界”的特点、人类认知时空扭结三个方面创新性地探寻量词扭结现象背后的动因。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一、明确兼职量词的提出及用法,梳理学者对“V+数(一)量+N”结构中量词的不同意见。二、以“番”“顿”“趟”为例,采用定量分析法对“V+数(一)量+N”结构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的真扭结语料归类。三、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对“V一番N”“V一顿N”“V一趟N”在BCC语料库、CCL语料库中假扭结现象分类。四、文章从句法层面,汉语语...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兼职量词研究现状
    (二)“V+数(一)量+N”结构问题
        1.名量词与动量词的分歧
        2.述宾结构与述补结构的分歧
    (三)扭结的界定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五)语料选用
一、兼职量词
    (一)量词的来源
    (二)兼职量词的提出
    (三)兼职量词的句法语义功能
    (四)“番”“顿”“趟”选取缘由
二、兼职量词“番”“顿”“趟”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真扭结
    (一)兼职量词“番”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真扭结
    (二)兼职量词“顿”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真扭结
    (三)兼职量词“趟”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真扭结
    (四)小结
三、兼职量词“番”“顿”“趟”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假扭结
    (一)“V+数(一)量+N”结构中的“V”是无量动词
        1.“番”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假扭结
        2.“顿”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假扭结
        3.“趟”在“V+数(一)量+N”结构中的假扭结
    (二)“V+数(一)量+N”结构中的“V”是有量动词
        1.兼职量词语义指向动词
        2.兼职量词语义指向名词
    (三)小结
四、“V+数(一)量+N”结构中量词扭结动因
    (一)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分析
        1.表量语序的演变
        2.语义的事件性
        3.语用的经济性
    (二)汉语“义尽为界”的特点
    (三)人类认知视角的时空扭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总括扫描”抑或是“次第扫描”?——兼与张国宪先生商榷[J]. 杜小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2)
[2]通用量词跨类组合的强弱等级及其语义泛化层次的类型学研究[J]. 樊中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量词“场”的事件量化功能分析[J]. 李强,袁毓林.  语言研究. 2016(04)
[4]汉语词类的特点到底是什么?[J]. 陆俭明.  汉语学报. 2015(03)
[5]从显赫词类的扩张性看量词“趟”的语法化历程[J]. 高亚楠,吴长安.  古汉语研究. 2014(02)
[6]动态量词语法化的路径和动因——以“束”、“联”、“把”、“趟”为例[J]. 高亚楠,吴长安.  华夏文化论坛. 2013(02)
[7]也谈动量词“顿”产生的时代及其语源——兼与王毅力先生商榷[J]. 李建平.  语言研究. 2013(01)
[8]“V+一+动量词+N”结构的认知分析[J]. 潘红彦.  现代交际. 2012(04)
[9]汉语名词、动词交融模式的历史形成[J]. 吴长安.  中国语文. 2012(01)
[10]动量词“回”“次”“趟”“遭”溯源[J]. 曲建华.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06)

博士论文
[1]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 刘永静.山东大学 2016
[2]汉语动态量词研究[D]. 高亚楠.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 周娟.暨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量词的类特征及名动量的扭结与比较[D]. 马宏姝.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 邵勤.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动量短语句法歧解初探[D]. 吴凌云.上海师范大学 2003
[4]“V+数词(一)动量词+N”的认知分析[D]. 甘智林.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21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21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