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13:59
  本文以翻译美学为方法论,通过两条并列的主线结合大量译例研究了字幕翻译的审美客体及其属性,审美主体及其属性以及其审美认知系统。本文吸收接受主义的精神要义,将影片观众纳入审美主体和审美认知系统研究范围之内。因此字幕翻译的审美包括两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审美主客体和认知系统。首先研究了审美主体即译者和观众。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是随心所欲的再创作而是要以原文为客观依据,并且要受到各种限制:源语的可译性限制;语义限制;双语的文化差异限制;影片鉴赏的综合限制等,但重要的是译者具有主体性,即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另一审美主体的观众根据自身已有的审美经验已形成了固有的“期待视野’。其次研究了字幕翻译的审美客体:源语字幕和译语字幕。之后重点研究了字幕翻译的审美认知系统,首先从译者审美的三个阶段:“观览”,“品悟”,和“再现”研究了译者之“情”,接着对观众的审美吸收即观者之“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译者对影视观众的审美感受的重视,从而为观众译出符合观众审美期待又易于其吸收的作品,使译语观众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的体验和感受。在最后一...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本文篇章结构
第2章 翻译美学概述
    2.1 什么是翻译美学
    2.2 翻译美学的历史背景
    2.3 翻译美学的诞生
        2.3.1 文化转向
        2.3.2 美学自救
    2.4 翻译美学的研究现状
    2.5 翻译美学与影视翻译
第3章 字幕翻译的审美主体
    3.1 译者
        3.1.1 译者的身份
        3.1.2 译者的属性
    3.2 影视观众
        3.2.1 观众的身份
        3.2.2 观众的“期待视野”
第4章 字幕翻译的审美客体
    4.1 审美客体的定义
    4.2 审美客体的构成
        4.2.1 源语字幕
        4.2.2 译语字幕
第5章 字幕翻译的审美认知系统
    5.1 译者之“情”
        5.1.1“观览”
        5.1.2“品悟”
        5.1.3“再现”
    5.2 观者之“感”
第6章 字幕翻译的审美原则
    6.1 情感化原则
    6.2 人物个性化原则
    6.3 原片风格的传递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翻译美学视角探析《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J]. 隋荣谊,李锋平.  外国语言文学. 2008(02)
[2]影视艺术与翻译审美[J]. 孙明磊.  电影文学. 2007(21)
[3]影视翻译中的艺术再现论纲[J]. 骆贤凤.  电影评介. 2006(16)
[4]努力提高我国译制影片质量与加强管理[J]. 贾迎春,乔涵英.  影视技术. 2004(08)
[5]当代美学思潮与翻译理论研究[J]. 韩子满.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6]新中国电影对外交流[J]. 周铁东.  电影艺术. 2002(01)
[7]翻译·存在·文化·审美[J]. 麻争旗.  现代传播. 2001(05)
[8]当代翻译美学的反思[J]. 张柏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08)
[9]字幕翻译的策略[J]. 李运兴.  中国翻译. 2001(04)
[10]译语的异化与优化[J]. 郑海凌.  中国翻译. 2001(03)



本文编号:3630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30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