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03 20:21
在对外汉语各种类型的教学中,汉语言本科专业是我国发展最早、现今规模最大的留学生本科专业,是留学生学历教育的主体,在我国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专业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将会有力地促进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课程设置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汉语言本科专业设立的历史并不长,其大规模的发展也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而其课程设置的研究还不很成熟。本论文就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从不同角度分析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该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提供借鉴。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陈述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与不足,界定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阐述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 第二章,通过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与现状的梳理,描述了现行课程的布局、类别以及课程设置纵、横结构的特点。 第三章,将课程设置流变中呈现出来的特点、趋势与该专业性质、培养目标相结合,提出了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从而为下文的课程设置的讨论提供理论依据。这部分内容是本研究的理...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目的
1.1.2 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3.1 对象
1.3.2 方法
第2章 课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2.1 课程设置的历史
2.1.1 草创时期
2.1.2 发展时期
2.1.3 繁荣时期
2.2 课程设置的现状
2.2.1 课程设置的布局和类别
2.2.2 课程设置的结构特点
2.3 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
第3章 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
3.1 课程设置的依据
3.1.1 符合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3.1.2 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3.2 课程设置的标准
3.2.1 连续性与渐进性
3.2.2 系统性与多样性
3.2.3 创新性与可操作性
3.2.4 针对性
3.2.5 相对稳定性
第4章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观念过于传统
4.1.1 教学模式单一
4.1.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4.1.3 语体意识不强
4.1.4 课堂教学对个性的认识不足
4.2 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4.2.1 单项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4.2.2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比例不够协调
4.2.3 语言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比例不够协调
4.3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训练重点不突出
4.3.1 部分课程选文陈旧、词汇编排不合理
4.3.2 教学训练重点不突出
第5章 课程设置的改进措施
5.1 引入现代化的课程观念
5.1.1 研究新的教学模式
5.1.2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1.3 增强语体意识与跨文化语用意识
5.1.4 树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观念
5.2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5.2.1 优化单项课程的设置
5.2.2 优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构
5.2.3 优化语言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的结构
5.3 更新课程内容、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5.3.1 更新课程内容
5.3.2 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第6章 结语
6.1 本研究的总结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城汉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 格桑央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隐性课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 张红蕴.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2)
[3]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通识教育考量[J]. 蔡永强,侯颖. 创新. 2008(04)
[4]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 刘芳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5]南开汉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石锋,施向东.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2)
[6]明德模式与中国大陆高校基础汉语教学常规模式之比较——兼谈汉语教学的精英模式与大众模式的差异和互补[J]. 曹贤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7(04)
[7]浅谈隐性课程的作用[J]. 杜宇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8]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J]. 汲传波. 汉语学习. 2006(04)
[9]语音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张宝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06)
[10]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 马箭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684755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目的
1.1.2 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3.1 对象
1.3.2 方法
第2章 课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2.1 课程设置的历史
2.1.1 草创时期
2.1.2 发展时期
2.1.3 繁荣时期
2.2 课程设置的现状
2.2.1 课程设置的布局和类别
2.2.2 课程设置的结构特点
2.3 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
第3章 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标准
3.1 课程设置的依据
3.1.1 符合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3.1.2 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3.2 课程设置的标准
3.2.1 连续性与渐进性
3.2.2 系统性与多样性
3.2.3 创新性与可操作性
3.2.4 针对性
3.2.5 相对稳定性
第4章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观念过于传统
4.1.1 教学模式单一
4.1.2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4.1.3 语体意识不强
4.1.4 课堂教学对个性的认识不足
4.2 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4.2.1 单项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4.2.2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比例不够协调
4.2.3 语言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比例不够协调
4.3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训练重点不突出
4.3.1 部分课程选文陈旧、词汇编排不合理
4.3.2 教学训练重点不突出
第5章 课程设置的改进措施
5.1 引入现代化的课程观念
5.1.1 研究新的教学模式
5.1.2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1.3 增强语体意识与跨文化语用意识
5.1.4 树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观念
5.2 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5.2.1 优化单项课程的设置
5.2.2 优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构
5.2.3 优化语言类课程与文化类课程的结构
5.3 更新课程内容、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5.3.1 更新课程内容
5.3.2 突出教学训练重点
第6章 结语
6.1 本研究的总结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城汉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 格桑央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隐性课程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 张红蕴.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2)
[3]留学生汉语言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通识教育考量[J]. 蔡永强,侯颖. 创新. 2008(04)
[4]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 刘芳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5]南开汉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 石锋,施向东. 南开语言学刊. 2007(02)
[6]明德模式与中国大陆高校基础汉语教学常规模式之比较——兼谈汉语教学的精英模式与大众模式的差异和互补[J]. 曹贤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7(04)
[7]浅谈隐性课程的作用[J]. 杜宇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8]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J]. 汲传波. 汉语学习. 2006(04)
[9]语音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张宝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06)
[10]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 马箭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01)
本文编号:3684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8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