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禁忌语起源于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社会,那时的人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认为避免使用禁忌语便能避免灾祸;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出现了更多的封建色彩的禁忌语;在现代社会中,封建色彩的禁忌语正在逐渐消失,但禁忌语并没有消亡。 禁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禁忌事物消失或禁忌需求丧失时,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也同样会被淘汰,还有些禁忌语的禁忌色彩趋于淡化,但并不意味着禁忌语将走向消亡,新的禁忌语在应运而生。每个时代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禁忌语和与其相应的规避形式,我们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百无禁忌”的社会中,但在日常交际的很多场合,某些事情仍然不宜“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这就需要我们用其他婉转含蓄的规避形式去表达。 本文引入了大量最新近、最生活化的语料,在此基础上对禁忌语做出分析,并对一些禁忌语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对禁忌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中较为详细地对禁忌语的规避进行了研究,分析其规避原因及规避策略,并对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的更新交替做出阐释,,使我们对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有了较为系统化的认识。最后,我们对与禁忌语及其规避式密切相关的无规避禁忌语的表现及功效做出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禁忌语 规避 替代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3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绪论10-16
- 一、 选题缘起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4
- 三、 研究对象14
- 四、 研究目的及方法14-15
- (一) 研究目的14-15
- (二) 研究方法15
- 五、 语料来源及说明15-16
- 第一章 禁忌与语言崇拜16-20
- 一、 禁忌16-17
- (一) 禁忌的起源16
- (二) 禁忌的含义16-17
- (三) 禁忌的界定17
- 二、 语言崇拜17-20
- (一) 语言巫术18-19
- (二) 语言禁忌19-20
- 第二章 禁忌语的类型20-29
- 一、 姓名禁忌20-21
- 二、 词语禁忌21-27
- (一) 死亡离别禁忌语22
- (二) 疾病伤残禁忌语22-23
- (三) 生理器官禁忌语23
- (四) 分泌排泄禁忌语23-24
- (五) 性及性爱禁忌语24-25
- (六) 宗教神灵禁忌语25
- (七) 动物数字禁忌语25-26
- (八) 职业称呼禁忌语26
- (九) 政治军事禁忌语26-27
- 三、 话题禁忌27-29
- 第三章 禁忌语的特征与功能29-38
- 一、 禁忌语的特征29-36
- (一) 时代性29-30
- (二) 民族性30-31
- (三) 地域性31-32
- (四) 相对性32
- (五) 潜在性32-33
- (六) 阶层性33-36
- 二、 禁忌语的功能36-38
- (一) 消极功能36
- (二) 积极功能36-38
- 第四章 禁忌语的规避38-47
- 一、 禁忌语的规避形式38-41
- (一) 字母替代38-39
- (二) 数字替代39
- (三) 符号替代39
- (四) 词语替代39-40
- (五) 语形替代40-41
- (六) 修辞替代41
- 二、 禁忌语规避的原因41-42
- (一) 恐惧焦虑的心理41-42
- (二) 求雅避俗的心理42
- (三) 群体从众的心理42
- 三、 禁忌语的规避策略42-45
- (一) 禁忌语及其偏离形式42-43
- (二) 禁忌语规避形式的语义策略43-45
- 四、 禁忌语及其规避式的更新45-47
- 第五章 无规避禁忌语47-50
- 一、 无规避禁忌语的表现47-48
- (一) 文学作品中的无规避禁忌语47
- (二) 影视作品中的无规避禁忌语47-48
- (三) 网络论坛上的无规避禁忌语48
- 二、 无规避禁忌语的功效48-50
- 结论50-51
- 注释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丽;;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袁秀凤;;人向着死亡的存在与语言——委婉禁忌语的最根本心理机制初探[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3 黄珍;;从语言文化交际角度谈英汉禁忌语对比[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蔡健;;禁忌语、委婉语的特性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5 胡歆;;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汉禁忌语之异同[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程晓;也谈禁忌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姜志伟;;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及译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04期
8 滕永青;苏庆伟;;汉语禁忌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9期
9 李金珠;;中西方禁忌语异同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10 陆杨;;语言禁忌现象的认知心理探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晶;中日语言中的女性禁忌语[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田英;韩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超;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丁启红;委婉语与禁忌语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君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刘娜娜;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彩霞;跨文化交际禁忌习俗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禁忌语及其规避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42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