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介词“自”“从”“自从”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2:20

  本文关键词:介词“自”“从”“自从”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从 三个平面


【摘要】: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和共时平面的角度,通过语料库的搜索、考察,对介词“自”“从”“自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比较。从历时角度对三个介词进行分类、比较,发现三者的使用频率和语法演变存在较大差异。“自”的语法化路径:人体器官名词自指代词起点介词经由介词;“从”的语法化路径:“跟随”义动词介词(起点)介词(经由);“自从”的语法化路径:介词“自”+介词“从”介词起点“自从”。介词的使用频率差异:“自”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多;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低于“从”;“自从”的使用频率更低。利用三个平面、框式结构等理论,从共时的角度对介词“自”“从”“自从”进行比较。发现三者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差异:第一,介词结构差异,“自”的介词结构除了具备“从/自从+VP”,作状语或定语使用功能;还可以组成“VP+自”的结构,作补语使用。第二,时间起点差异显著,“自”“从”介引现在、过去、将来的时间,后常接“起”“以来”“以后”“开始”形成固定框架。“自从”仅仅限于过去的时间起点,后面有方位词“以来\后”或者表示行为动作的短语。第三,语义凸显的原则差异,“从”字结构书面语和口语均经常使用,“自”“自从”多用于书面语。最后,运用偏误分析等理论,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留学生习得介词“自”“从”“自从”过程进行调查,发现外国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三个介词,但三年级的学生做得更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学习汉语很长时间,有较高HSK等级。同时,通过对这三个介词的习得过程调查发现,单词之间的相似性和时间间隔对单词的掌握存在影响。
【关键词】: 自从 三个平面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0.1 论文的选题依据9
  • 0.2 论文选题价值9-10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0.3.1 古代汉语介词研究10
  • 0.3.2 现代汉语介词研究10-13
  • 0.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13-16
  • 0.4.1 研究语料来源13
  • 0.4.2 研究方法13-14
  • 0.4.3 研究的理论基础14-16
  • 第一章 “自”“从”“自从”的历时考察与比较16-27
  • 1.1 “自”“从”“自从”的历时考察16-22
  • 1.1.1 “自”的历时考察16-18
  • 1.1.2 “从”的历时考察18-21
  • 1.1.3 “自从”的历时考察21-22
  • 1.2 “自”“从”“自从”的历时比较22-26
  • 1.2.1 语法化路径比较22-23
  • 1.2.2 各时期的使用频率比较23-26
  • 1.3 小结26-27
  • 第二章 “自”“从”“自从”的共时考察与比较27-43
  • 2.1 “自”的共时描写27-29
  • 2.1.1 “自”的语义27
  • 2.1.2 “自”的句法功能27-28
  • 2.1.3 “自”的介词框架28-29
  • 2.1.4 “自”的语用功能29
  • 2.2 “从”的共时描写29-37
  • 2.2.1 “从”的语义29-30
  • 2.2.2 “从”的句法功能30-32
  • 2.2.3 “从”的介词框架32-35
  • 2.2.4 “从”的语用功能35-37
  • 2.3 “自从”的共时描写37-39
  • 2.3.1 “自从”的句法功能37-38
  • 2.3.2 介词“自从”的特殊句式所表达的句义38-39
  • 2.4 “自”“从”“自从”介词的共时比较39-42
  • 2.4.1 介词结构差异39-40
  • 2.4.2 时间起点差异显著40-41
  • 2.4.3 单双音节介词用法不同41
  • 2.4.4 介词语体色彩的差异41-42
  • 2.5 小结42-43
  • 第三章 “自”“从”“自从”的偏误调查43-54
  • 3.1 调查方法43-45
  • 3.2 调查对象45-46
  • 3.3 调查目的46
  • 3.4 调查内容46-47
  • 3.5 调查结果47-52
  • 3.5.1 学生的词语习得情况调查结果47-51
  • 3.5.2 学生的自我评判情况调查结果51-52
  • 3.6 小结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一)期刊论文56-57
  • (二)专著57-58
  • (三)学位论文58
  • (四)词典58-60
  • 附录60-64
  • (一)“自”“从”“自从”调查表60-63
  • (二)论文图表目录63-64
  • (三)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时仪;“打”字的语义分析续补[J];辞书研究;2001年03期

2 冯利华,徐望驾;陶弘景《真诰》的语料价值[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03期

3 陈秀兰;敦煌变文与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1年03期

4 张旺熹;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5 石毓智;;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6 焦艳;;论《马氏文通》对“互指代字”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7 范德茂;“自”非“鼻”刍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9 崔希亮;;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3期

10 陈昌来;现代汉语介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秋华;《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玉环;先秦汉语介词的判断问题[D];暨南大学;2005年

3 胡兰;蒙古学生学习汉语介词“从”和“离”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30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30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