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考察
本文关键词:菲律宾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菲律宾 志愿者 跨文化适应 回归文化再适应 影响因素
【摘要】:汉语志愿者项目自2004年以来,派出人次已多达3万余。菲律宾志愿者经历了在菲的跨文化适应和回国后的文化回归再适应。本文正是以菲主流学校志愿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本研究基于Berry,Searl,Ward等提出的维度理论和国内实证研究,从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教师角色适应三个维度进行在菲跨文化适应考察,选取个体因素、总体环境、语言能力、文化认同作为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个体因素上,社会文化适应在学历和英语水平上有差异性;总体环境与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存在相关关系;人际交往与在菲跨文化适应是显著相关关系;语言能力与心理适应是显著正相关关系;母文化认同与社会文化适应是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在Gullahorn(1963)的回归文化适应观点上,参考国内实证研究,把回归文化适应分为社会自然环境适应、心理适应、文化价值观冲击三个维度,选取对母文化认同及改变、归国心理准备、在菲适应情况作为回归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得出:母文化认同与回归文化价值观冲击是正相关关系;归国心理准备和母文化认同改变程度对回归文化再适应及维度没有影响;在菲社会文化适应与归国文化价值观冲击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菲律宾 志愿者 跨文化适应 回归文化再适应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20
- 1.1 选题缘由7-8
- 1.2 研究现状8-15
- 1.3 研究目的15-16
- 1.4 研究意义16-17
- 1.5 研究方法17-19
- 1.6 研究对象19-20
- 2. 菲律宾主流学校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基本情况20-47
- 2.1 社会文化适应基本情况20-32
- 2.2 心理适应基本情况32-41
- 2.3 教师角色适应基本情况41-44
- 2.4 在菲期间志愿者采取的跨文化适应策略及其建议44-47
- 3. 志愿者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考察47-61
- 3.1 个体因素对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47-54
- 3.2 总体环境对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54-55
- 3.3 人际交往对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55-56
- 3.4 语言能力对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56-58
- 3.5 母文化认同对在菲跨文化适应的影响58-61
- 4. 志愿者教师的回归文化再适应基本情况61-68
- 4.1 回归文化再适应的理论基础61-62
- 4.2 志愿者教师的回归文化再适应情况62-65
- 4.3 回归志愿者所采取的再适应策略65-68
- 5. 志愿者回归文化再适应的影响因素考察68-75
- 5.1 出国前母文化认同对回归文化适应的影响68-69
- 5.2 出国后母文化认同的改变对回归文化适应的影响69-72
- 5.3 回归心理准备对回归文化适应的影响72-73
- 5.4 在菲跨文化适应情况对回归文化再适应的影响73-75
- 6. 结论75-78
- 6.1 调查结果75-76
- 6.2 不足与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一)81-90
- 附录(二)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3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4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邓婷;;试论从解决文化差异到文化适应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6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7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8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9 郑士贵;文化适应对理解信任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10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8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9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健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1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3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