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历史的回声》译著及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19:02

  本文关键词:《历史的回声》译著及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李海伦 历史的回声 洞经音乐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回声》及丽江洞经音乐,范围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丽江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时政因素,洞经活动一度停止。改革开放后,在一批老艺人的带领下,丽江洞经音乐演奏活动恢复了生机。本文的写作建立在对国内外已有洞经音乐研究成果掌握的基础上,以《历史的回声》为主线,对丽江县展开了田野调查。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其中,第一章是《历史的回声》翻译,介绍作者李海伦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和所运用的理论问题,梳理了从丽江洞经音乐到纳西古乐的变迁过程,将丽江县纳西族这个偏远的地区和族群与国家的、政治的、经济的甚至是全球的背景联系起来,提出丽江洞经音乐研究的价值和写作意义。第二章是丽江洞经音乐田野调查,介绍了当地洞经会的分布情况,并对大研镇洞经会和大研纳西古乐会展演活动进行了实录。第三章,将《历史的回声》与洞经音乐现状进行比较,解析古乐会近20年的变化,并对李海伦及其研究进行简要评述。李海伦所著《历史的回声》为洞经音乐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她带领艺人们到英国旅行,使村民们意识到了洞经音乐的价值,增强了村民们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提高了当地年轻一代学习洞经音乐的积极性,满足了村民们渴望自身文化被接受和认同的强烈愿望。李海伦及其研究为我国学界带来了不小震撼。这种将研究对象放置于政治的、经济的、国家的研究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宽泛的研究资料来源,拓宽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视野,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
【关键词】:李海伦 历史的回声 洞经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27
  • 一、研究对象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24
  • 三、研究方法24
  • 四、研究意义24-25
  • 五、概念解析25-27
  • 第一章 《历史的回声》翻译27-177
  • 第一节 论著概述27-30
  • 一、作者简介27
  • 二、写作背景27-28
  • 三、论著章节内容28-30
  • 第二节 论著章节翻译30-177
  • 一、第一章《引言》31-35
  • 二、第二章《少数民族和中国政府》35-49
  • 三、第三章《丽江县纳西族》49-67
  • 四、第四章《中华民国时期丽江的音乐世界》67-98
  • 五、第五章《民国时期丽江洞经音乐及其社会互动》98-112
  • 六、第六章《更广阔的世界来到丽江:音乐的影响》112-131
  • 七、第七章《洞经音乐的复兴:有音乐就能旅行》131-154
  • 八、第八章《音乐陈述和民族特征》154-173
  • 九、第九章《结论》173-177
  • 第二章 丽江洞经音乐现状177-190
  • 第一节 丽江洞经会现状概述177-179
  • 第二节 丽江洞经会展演实录179-190
  • 一、大研镇的洞经会179-182
  • 二、大研纳西古乐会182-190
  • 第三章 《历史的回声》评述190-204
  • 第一节 大研纳西古乐会的变迁190-197
  • 一、古乐会的筹建190-192
  • 二、20世纪90年代的古乐会192
  • 三、李海伦笔下的大研古乐会192-193
  • 四、学者们笔下的古乐会193-195
  • 五、古乐会的变与不变195-197
  • 第二节 李海伦及其研究带来的影响197-204
  • 一、为丽江县带来的影响197-198
  • 二、给学者们带来的震撼198-202
  • 三、对我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推动202-204
  • 结语204-205
  • 参考文献205-209
  • 附录一 采访资料选录209-234
  • 附录二 图片及说明234-237
  • 附录三 谱例及说明237-243
  • 致谢243


本文编号:535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35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0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