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方言中的语气助词“着”
本文关键词:河北方言中的语气助词“着”
【摘要】:调查发现河北方言保存了近代汉语中语气助词"着"的一些用法,还有一些有特点的用法。根据所表语气的不同,我们将语气助词"着"分为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表疑问的语气助词"着"和表假设的语气助词"着"三类,其中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可以表示命令、嘱咐、威胁、警告等不同语气,有的在表祈使语气的同时兼表先行意义。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语气助词“着” 祈使 疑问 假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BYY010) 河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项目编号:HB12YY012)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2011B03)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提及汉语中的助词“着(也写作‘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动态助词“着”,但在近代汉语中,“着”还有语气助词的用法。吕叔湘先生早在70年前就指出,从唐代起“着(著”)即可以“助全句之语气”,“如欲以一语通概‘著’之语气,可曰,宣达发言者之意志,而尤以加诸彼方,以影响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萧国政;武汉方言“着”字与“着”字句[J];方言;2000年01期
2 邢向东;论现代汉语方言祈使语气词"着"的形成[J];方言;2004年04期
3 高福生;;南昌话里的句尾“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李倩;宁夏中宁方言的虚词“着”[J];语文研究;1997年04期
5 谢留文;;南昌县(蒋巷)方言的两个虚词“是”与“着”[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6 杨永龙;汉语方言先时助词“着”的来源[J];语言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罗素珍;何亚南;;南北朝时期语气词“耳”、“乎”的南北差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樊德华;;《论语》句末语气词复用的原因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何瑛;;从方所范畴到语气范畴:句末助词“在埾”的由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史素芬;山西武乡方言的虚词“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雷冬平;胡丽珍;;语气助词“也罢”的功能及语法化过程[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8 张春泉;;《文心雕龙》的设问辞格[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孙立新;;关于户县方言“着”字的补充讨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祖生利;;《元典章·刑部》直译体文字中的特殊语法现象[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2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月;;“来着”的词性归属探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7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敏;开封方言估测类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盛益民;绍兴柯桥话指示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4 毛雪蓉;现代汉语“来”的分布及用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栋;《牡丹亭》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严家菊;六安城区方言语气词“在”、“了”、“U;”[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毕燕娟;“着(·zhe)”的意义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艳;新蔡方言语气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芳娟;乾县方言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着”[J];方言;1987年01期
2 伍云姬;长沙方言的动态助词[J];方言;1994年03期
3 张树铮;山东省寿光方言的助词[J];方言;1995年01期
4 徐丹;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现象看“的”的来源[J];方言;1995年04期
5 萧国政;武汉方言“着”字与“着”字句[J];方言;2000年01期
6 张华文;昆明方言常见的语气词[J];方言;1996年03期
7 张双庆,万波;南雄(乌径)方言童系特点[J];方言;1996年04期
8 乔全生;从洪洞方言看唐宋以来助词“着”的性质[J];方言;1998年02期
9 高福生;;《金瓶梅》里的句尾“着”[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2期
10 邢向东;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慧琴;山西定襄方言语气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拓;语境中祈使句的结构特点[J];修辞学习;1997年01期
2 李宇明;数学语言初见(五)[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08期
3 宋彦云;;祈使句中的动词重叠[J];语文学刊;2006年02期
4 黑晓辉;;祈使句的结构模式[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0年03期
5 张邱林;;河南陕县方言表将然的语气助词“呀”构成的祈使句[J];中国语文;2007年04期
6 肖应平;;谈祈使句的称呼语和辅助语[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s,
本文编号:545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