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常州方言高元音及其擦化的声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1:26

  本文关键词:常州方言高元音及其擦化的声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常州方言 高元音 摩擦 模式分类 声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声学实验对常州方言6个高元音([i, u, y,(?),i,-ч])及其擦化进行研究。常州方言是北部吴语毗陵小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北与江淮官话相邻,其语音颇具特点。学者对常州方言语音作过一些研究,但涉及韵母或者说元音的较少,而高元音在常州方言中又是比较有特点的,有一定程度的摩擦性质。本文主要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共振峰数据,绘制元音声学图,观察语图,并利用频域-能量值、共振峰曲率和二阶矩三个参数对其摩擦性质进行探索。本项研究首先对常州方言高元音进行田野调查,获得一手语音资料;再用Emu软件对实验材料进行标注及共振峰提取,利用R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本项研究分单字库和载体库分别采录样本以进一步分析自然语流中高元音摩擦性质的异同。在单字库中,又分三种结构分别讨论其摩擦性质:CV结构、CVC结构和CGV结构。其中C表示辅音(consonant),V表示元音(vowel),G表示[i] [y] [u] [ч]充当介音。论文共三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论述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具体介绍本研究的实验方法与方案。第二章是对常州方言高元音的声学特征进行一般性实验分析,如:计算共振峰数据、绘制声学元音图、计算稳定段时长等。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对常州方言高元音的摩擦性质进行了探索,主要方法是观察高元音三维频谱图、波形图,比较高元音不同频域的能量值,利用频域-能量值、共振峰曲率和二阶矩三个参数,分别采用单参数分类节点、双参数SVM模式分类和三参数三维动态图,对其摩擦性质进行探索并进行高元音摩擦度的模式分类。
【关键词】:常州方言 高元音 摩擦 模式分类 声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引言10-28
  • 1.1 研究对象10-11
  • 1.2 研究的目的11
  • 1.3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11-19
  • 1.3.1 常州方言语音研究概况11-14
  • 1.3.2 汉语高元音研究概况14-19
  • 1.3.2.1 高元音的音系学意义14-15
  • 1.3.2.2 高元音的音变及元音高化15-17
  • 1.3.2.3 高元音的声学特征17-19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方案19-28
  • 1.4.1 研究方法19-20
  • 1.4.1.1 研究元音声学特性的一般方法19-20
  • 1.4.1.2 研究常州方言高元音摩擦性质的方法20
  • 1.4.2 研究方案20-28
  • 1.4.2.1 录音调查20-21
  • 1.4.2.2 数据库建设21-25
  • 1.4.2.3 数据计算与分析25-26
  • 1.4.2.4 R环境下的元音数据标准化处理26-28
  • 第二章 常州方言高元音的一般声学研究28-53
  • 2.1 CV结构中的6个高元音28-33
  • 2.1.1 共振峰29-30
  • 2.1.2 元音声学图30-32
  • 2.1.3 时长32-33
  • 2.2 CVC结构中的[i][y]33-36
  • 2.2.1 共振峰38-35
  • 2.2.2 元音声学图35-36
  • 2.2.3 时长36
  • 2.3 CGV结构中的[i][u][y][(?)]36-41
  • 2.3.1 共振峰38-39
  • 2.3.2 元音声学图39-40
  • 2.3.3 时长40-41
  • 2.4 载体句中的6个高元音41-50
  • 2.4.1 共振峰42-45
  • 2.4.2 元音声学图45-46
  • 2.4.3 时长46-50
  • 2.5 本章小结50-53
  • 第三章 常州方言高元音摩擦的声学研究53-78
  • 3.1 高元音摩擦的生理机制53-54
  • 3.2 高元音摩擦的声学表现54-58
  • 3.3 常州方言高元音的摩擦性质58-63
  • 3.3.1 CV结构中[i][i][u][y][(?)][(?)]的摩擦性质58-61
  • 3.3.2 CVC结构中[i][y]的摩擦性质61-62
  • 3.3.3 CGV结构中[i][y][u][(?)]的摩擦性质62-63
  • 3.4 常州方言高元音摩擦性的模式分类63-75
  • 3.4.1 基本思路63
  • 3.4.2 声学参数63-70
  • 3.4.3 模式分类70-75
  • 3.5 本章小结75-78
  • 结论及余论78-81
  • 结论78-79
  • 余论79-81
  • 参考文献81-86
  • 附录86-92
  • 致谢92-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覃晓航;南丹话单元音复化的条件[J];民族语文;2004年02期

2 罗安源;从共振峰看元音音区[J];民族语文;1995年04期

3 王理嘉;;北京话的高元音音位[J];语文研究;1985年01期

4 胡方;;论宁波方言和苏州方言前高元音的区别特征——兼谈高元音继续高化现象[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5 石锋;时秀娟;;语音样品的选取和实验数据的分析[J];语言科学;2007年02期

6 吴波;;汉语方言舌尖元音[鈑]的类型[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545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5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