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语料的魏晋以来汉语恭维语历时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话语料的魏晋以来汉语恭维语历时变化研究
【摘要】:本文从七十多部作品中选取恭维语语料进行研究,对恭维语进行定义和分析,从恭维语所在句子的句型模式、句类形式、称谓形式和语义生成模式出发,结合使用频率和使用场合对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至清中期、晚清至五四、五四至今这五个时期的恭维语分别进行描述和分析,再通过纵向对比,考察恭维语历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历时变化过程中,恭维语的使用在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但不同时期的恭维语在句型模式层面和语义生成模式层面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看来,随着时间的推进,恭维语所在句子的结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称谓形式经历了从魏晋时期只有对称形式到近现代以来自称形式逐渐增多的变化,称谓词语更加丰富;恭维的实现手段更加多样,涉及的话题更加广泛;自唐宋时期开始出现了固定形式的恭维语套语;恭维语在性别使用上也呈现出越来越自由的趋势;不同时期恭维语在话题选择和使用上具有这一时期的特点,受到本时期社会状况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恭维语 对话语料 历时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7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7-8
- 1.2 研究内容8-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文献综述11-17
- 2 汉语恭维语的定义及分类17-22
- 2.1 汉语恭维语的定义17
- 2.2 恭维语的分类问题17-21
- 2.3 汉语恭维语的主要影响因素21-22
- 3 魏晋时期恭维语的使用情况22-30
- 3.1 魏晋时期恭维语的句型模式22-26
- 3.2 魏晋时期恭维语的语义生成模式26-28
- 3.3 话题28
- 3.4 魏晋时期恭维语使用场合状况28-30
- 4 唐宋时期恭维语的使用情况30-43
- 4.1 唐宋时期恭维语的句型模式30-37
- 4.2 唐宋时期恭维语的语义生成模式37-40
- 4.3 话题40-41
- 4.4 唐宋时期恭维语使用场合状况41-43
- 5 元、明至清中期恭维语的使用情况43-56
- 5.1 元、明至清中期恭维语的句型模式43-50
- 5.2 元明至清中期恭维语的语义生成模式50-53
- 5.3 话题53-54
- 5.4 元明至清中期恭维语使用场合状况54-56
- 6 晚清至五四时期恭维语的使用情况56-68
- 6.1 晚清至五四时期恭维语的句型模式56-62
- 6.2 晚清至五四时期恭维语的语义生成模式62-66
- 6.3 话题66
- 6.4 晚清至五四时期恭维语使用场合状况66-68
- 7 五四至今恭维语的使用情况68-78
- 7.1 五四至今恭维语的句型模式68-72
- 7.2 五四至今恭维语的语义生成模式72-76
- 7.3 话题76
- 7.4 五四至今恭维语使用场合状况76-78
- 8 各时期恭维语的历时变化78-87
- 8.1 句型模式的历时变化78-81
- 8.2 句类形式的历时变化81-82
- 8.3 固定形式的恭维语套语的历时变化82
- 8.4 视角类型的历时变化82-83
- 8.5 恭维语语义生成模式的历时变化83-84
- 8.6 各时期恭维语使用场合的变化84-87
- 9 结语87-88
- 尾注88-89
- 参考文献89-94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94-95
- 致谢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曼茜;;英汉恭维语的文化折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吴锋针;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差异[J];台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3 蔡春驰;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林卫杰;;恭维语反应方略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余意;兰杰;;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恭维语异同[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李云捷;;恭维语应答的变异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鸾;;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年01期
8 席于霞;;浅析中西方恭维语的社会文化意蕴[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王盼盼;;英汉恭维语对比微探[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汪金凤;;中英恭维语中能力话题的文化差异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娜;;中英恭维语之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霄鹏;;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双;中美大学生汉英恭维语历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琳;俄汉恭维语的语用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陈嘉;职场隐性恭维语的人际语用探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阮运;基于对话语料的魏晋以来汉语恭维语历时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汪方方;多维视野中的俄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杨晓谦;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8 梅德维杰娃·克里斯蒂娜;汉俄恭维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文琳;中国恭维语及恭维语应答的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璐;基于评价理论的汉美恭维语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49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