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论赫尔德的翻译观及其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7-07-26 13:08

  本文关键词:论赫尔德的翻译观及其哲学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赫尔德 翻译观 语言哲学 阐释哲学


【摘要】:通过分析赫尔德的翻译观并揭示其翻译观背后的哲学根源,文章认为:赫尔德的翻译观体现了异化翻译思想。这在赫尔德时代具有开拓性意义,预示着翻译将成为语言与文化扩充的手段。同时,赫尔德的翻译观融会了语言哲学和阐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深了其翻译思考的理性和思辨性。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赫尔德 翻译观 语言哲学 阐释哲学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赫尔德(Herder)是德国近代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近年来才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外学界涉及赫尔德翻译理论的论著和文章主要有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教授迈克·福斯特(Michael Forster)的专著《赫尔德之后:语言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怀宇;;陈寅恪与赫尔德——以了解之同情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楚春霞;;解读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德军;陈艳君;;旅游资料语篇特点与英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燕;;大中华文库版《浮生六记》翻译策略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彭灿;;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杨冬冬;;从译者主体性看严复的古雅文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卢颖;;典籍翻译中直译法策略的选择——以《圣经》翻译和佛经翻译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张雪芳;;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寅;;四论语言的体验性——《易经》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对比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臧国宝;张小波;;“翻译文化观”与“目的论”观照下公示语翻译构想——以雷州半岛公示语为例[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纪存;;Interpreting译名浅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曾国林;;基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评述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词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蒋薇;对外英语文化新闻报道中的解释性编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谷嫦欣;英汉脏话翻译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谷春娜;唐宋诗词颜色意象及其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进兴;“文本”与“真实”的概念——试论德希达对传统史学的冲击[J];开放时代;2003年02期

2 陈怀宇;白璧德之佛学及其对中国学者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应年;20世纪西方哲学理论东渐述要(上)[J];哲学译丛;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经浩;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2 郭晓燕,王莉萍;借鉴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翻译观[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陈刚;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兼谈翻译研究不宜偏谈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8期

4 卢书娟;;从模因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戎林海;;论赵元任的翻译观[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5期

6 武术;赵莹;;本杰明的翻译观[J];今日科苑;2008年22期

7 李徽;;目的论在国际金融文本翻译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09年07期

8 马文芸;;浅谈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9 李秀梅;孙佳;;女性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三重解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10 蔡秋彦;;《新潮》的翻译文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林哲翔;;加藤周一的翻译观之初探——以《明治初期的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伯鼎;;林少华的翻译观及其翻译风格初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陈伯鼎;;林少华翻译风格之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武媛媛;;解读林语堂的翻译观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钧;从全译到变译[N];光明日报;2002年

2 吴劳;谈谈全息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董强;翻译是一门手工艺[N];人民日报;2005年

4 信娜 宋飞;学科起步于方法[N];光明日报;2010年

5 李景端;文学翻译史的一座里程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王理行;出色的译作:既经得起读 又经得起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林会敏(书评人);译海里的夜行灯塔[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刘靖之;名家论译事[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郜元宝:犹在“二周”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冷霜(北大中文系博士);他在英国大地上[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清;异化翻译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周庭华;在他者的世界[D];中南大学;2012年

5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7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朱献珑;译学范式转换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尹延安;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晶;奥·威·施莱格尔诗化翻译观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周玲玲;从动态文化身份看葛浩文的翻译观[D];安徽大学;2014年

3 肖忆鑫;梁实秋之中庸翻译观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4 沈晶莹;女性主义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张渝梅;从意识形态操纵视角阐释女性主义翻译观对译者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平平;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张南峰翻译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郑瑞s,

本文编号:57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7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c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