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泰生理现象类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3:33

  本文关键词:汉泰生理现象类委婉语语用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委婉语 汉语 泰语 生理现象 对比研究 语用


【摘要】:作为在华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本人从自身的学习经历中发现,委婉语在汉语和泰语中都普遍存在,但是适用环境和表达效果却有差异,使用不好常常会闹出笑话,因此本研究从语用角度对汉泰生理现象类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前人对汉泰委婉语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对语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较为笼统。本研究从微观角度入手,尝试对汉泰委婉语的委婉等级进行划分,共分为高级、中级、低级三类,划分标准主要从听者愉悦度、说话者的礼貌度/情感倾向、适用场合、交谈双方或与指称对象的地位关系、语用效果五个语用因素进行界定。而在每个等级内部,又依照委婉程度由高至低进行排序。通过这样的细致界定与排序,以期对比出汉泰委婉语在委婉程度方面的差异,以及是否存在缺位现象,并探讨导致差异的内在原因。本研究针对汉语和泰语生理现象类委婉语进行对比。而生理现象里委婉语多种多样,分别选取死亡类、排泄类、性别类委婉语进行研究。死亡类存在语义缺位现象,但在委婉等级方面是一致的。泰语没有针对孩子和女人死亡的专门委婉语。排泄类和性别类在语义方面并无缺位现象,但在委婉等级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性别类委婉语,汉语多缺少高级的委婉表达,这是由于中国社会对性别现象的认可度还很低。造成汉语和泰语委婉语语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五个方面: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地理环境、性别观念、以及语用原则。两种语言生理现象类委婉语在适用场合、交谈对象、语用效果等方面各有不同,在使用时要加以注意,以免引起文化碰撞。同时在教学中,也应加强对委婉语的重视,并着重从对比角度让学生加以理解。
【关键词】:委婉语 汉语 泰语 生理现象 对比研究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缘起9-10
  • 1.2 研究内容10
  • 1.3 研究意义10-11
  • 1.4 理论基础11-14
  • 1.5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汉泰委婉语及其语用情况概述16-24
  • 2.1 委婉语界定16-17
  • 2.2 委婉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7-20
  • 2.3 汉泰委婉语语用总体情况20-24
  • 第3章 汉泰排泄和性别类委婉语语用对比24-41
  • 3.1 汉泰排泄和性别类委婉语适用情况对比24-25
  • 3.2 汉泰排泄类委婉语语用细节对比25-30
  • 3.3 汉泰性别类委婉语语用细节对比30-38
  • 3.4 汉泰排泄和性别类委婉语委婉等级对比38-39
  • 3.5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汉泰死亡类委婉语语用对比41-55
  • 4.1 汉泰死亡类委婉语适用情况对比41-42
  • 4.2 汉泰死亡类委婉语语用细节对比42-52
  • 4.3 汉泰死亡类委婉语委婉等级对比52-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汉泰委婉语语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及教学价值分析55-61
  • 5.1 汉泰委婉语语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55-59
  • 5.2 汉泰委婉语语用差异的教学价值分析59-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9
  • 后记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秀英,张云霞;由委婉语的应用看当代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章素平;也谈委婉语及其作用[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向荣;美英委婉语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曹瑜;;浅谈英语中的委婉语[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6 吴俊;;西方国家政治领域中的委婉语[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成宇;;思维与英语委婉语[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娟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军华;;委婉语的语言间接性研究[J];求索;2006年08期

10 么小双;;巧用委婉语[J];秘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青苗;《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苏报评论员 肖平;漠视规则的“小节”尴尬了谁?[N];苏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琳;论委婉语的得体使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尹云锋;礼貌原则下中英委婉语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姚秋林;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春艳;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爱琴;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李雪清;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云燕;委婉语语用剖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吴宏丽;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美国总统演说中的政治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8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78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