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人称变化对动作—句子相符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2 14:01

  本文关键词:人称变化对动作—句子相符效应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句子理解 动作 句子相符效应 心理模拟 人称


【摘要】:具身认知的语言理解观认为读者在理解包含动作的句子时,会激活自己在做相同动作时引发的动作表征并进行内在的心理模拟,而且假设人们在理解包含动作的句子时倾向于从施事者角度对动作进行模拟。在诸多研究支持该假设的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分歧在于在第三人称的动作句中读者是否能从施事者角度进行心理模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第三人称的动作句理解中读者究竟能否从施事者角度建构心理模拟的问题做出解答,同时对具身认知有关读者总能从施事者角度模拟句中动作的假设进行验证。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句子材料按人物参与者数量不同进行分类,并使用动作 句子相符效应(Action-sentence Compatibility Effect,ACE)研究的句子意义判断范式,本研究的四个实验分别讨论了在包含一个和两个人物参与者的句子中,句子人称分别为第一、第三人称这四种条件下,读者产生的心理模拟角度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对读者动作反应的影响。四个实验的句子材料均为包含靠近/远离身体方向的动作简单句,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所给的句子是否有意义,并根据要求用手指按相应的键做出反应,按键方向也包括靠近/远离身体两种方向。句子包含的方向和被试反应的方向一致时,被试对句子意义判断的反应时比不一致时更快,这种现象叫做动作 句子相符效应,该效应表明了语言理解能够影响实际的动作执行。实验1、2、3均为2×2的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两自变量分别为句子方向(靠近/远离)和反应方向(是上/是下);实验4为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变量为反应方向(是上/是下)。实验结果显示,在前三个实验中都得出了动作 句子相符效应,而在实验4中则没有。这表明,在第三人称的动作句子理解过程中,被试并不总是从施事者角度模拟句中动作的,与句中的人物参与者数量有关,如果只包含一个人物参与者,则被试从该参与者角度模拟动作,如果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参与者,被试则不会自我代入到其中任一个,而是采用旁观者角度。因此具身认知理论认为的读者在理解语言时总能自动引发施事者角度进行的心理模拟的假设并不总是成立,而是需要条件的。本研究为该假设的成立添加了前提,既是对以往的研究结果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也为今后动作句子理解领域内的其他研究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句子理解 动作 句子相符效应 心理模拟 人称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文献综述11-25
  • 1.1 具身认知理论及其语言理解观11-14
  • 1.1.1 Glenberg的索引假设12-13
  • 1.1.2 Zwaan的浸入式经历者框架13
  • 1.1.3 Feldman和Narayanan的语言神经理论13-14
  • 1.2 语言理解中的心理模拟理论及研究综述14-22
  • 1.2.1 心理模拟的含义14-15
  • 1.2.2 心理模拟参与语言理解过程的研究综述15-19
  • 1.2.3 有关读者建构心理模拟角度的研究综述19-22
  • 1.3 人称的含义及功能22
  • 1.4 动作-句子相符效应的含义及研究综述22-25
  • 2 问题提出25-29
  • 2.1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25
  • 2.2 研究目的25-26
  • 2.3 研究思路及假设26-27
  • 2.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27-29
  • 3 实验29-46
  • 3.1 实验材料的编制与准备29-30
  • 3.2 实验1第一人称叙述、包含一个人物参与者句子的动作-句子相符效应30-34
  • 3.2.1 实验目的与假设30
  • 3.2.2 被试与实验材料30-31
  • 3.2.3 实验设计31-32
  • 3.2.4 统计分析与结果32-33
  • 3.2.5 讨论33-34
  • 3.3 实验2第三人称叙述、包含一个人物参与者句子的动作-句子相符效应34-39
  • 3.3.1 实验目的与假设34
  • 3.3.2 被试与实验材料34-35
  • 3.3.3 实验设计35
  • 3.3.4 统计分析与结果35-38
  • 3.3.5 讨论38-39
  • 3.4 实验3第一人称叙述、包含两个人物参与者句子的动作-句子相符效应39-43
  • 3.4.1 实验目的与假设39
  • 3.4.2 被试与实验材料39
  • 3.4.3 实验设计39-40
  • 3.4.4 统计分析与结果40-43
  • 3.4.5 讨论43
  • 3.5 实验4第三人称叙述、包含两个人物参与者句子的动作-句子相符效应43-46
  • 3.5.1 实验目的与假设43
  • 3.5.2 被试与实验材料43-44
  • 3.5.3 实验设计44
  • 3.5.4 统计分析与结果44-45
  • 3.5.5 讨论45-46
  • 4 综合讨论46-50
  • 4.1 句子人称对读者心理模拟角度的影响46-47
  • 4.2 句中人物参与者数量对读者心理模拟角度的影响47-48
  • 4.3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48-50
  • 5.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录55-5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倩;;具身认知观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4期

2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3 陈波;陈巍;丁峻;;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J];心理研究;2010年04期

4 鲁忠义;高志华;段晓丽;刘学华;;语言理解的体验观[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77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7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