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而B”类格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A而B”类格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而B”类格式 音节 语法单位性质 语法功能 语义 语体
【摘要】:本文研究的“A而B”类格式包括“A而B”、“A而且B”、“A而又B”和“A且B”。我们从A、B的音节、语法单位、语法性质、这类格式的语法功能、A、B的语义关系、这类格式于各种语体中的数量、不同的语体中A、B的音节表现形式、不同语体中各格式的语法功能几个方面对这类格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各格式中A、B在音节组合方面同中有异,以同为主。相同点如:都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音节组合,对称的组合为主且以“双+双”的组合最多;各格式中“双+四”组合是最多的不对称组合。不同之处在于各格式中最少的音节组合不同。从各格式中A、B语法单位组合情况来看,相同之处在于A、B为相同语法单位的的组合多于A、B为不同语法单位的组合,且各格式中A、B都以“词+词”为主。不同之处在于:各格式中最少的语法单位组合有所差别;只有“A而B”是“词+短语”的组合多于“短语+短语”的组合。从A、B的语法性质方面看,各格式中A、B都以形容词性的成分最多;各格式中的A和B只有副词,没有副词性语素和短语。不同之处在于:只有“A而B”中没有“副词+副词”的组合;只有“A且B”中没有“形容词+副词”的组合;只有“A而又B”中有“动词+动词”和“动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的组合。从语法功能方面看,这类格式做句子主干成分时都以做谓语为主,宾语次之;做句子附加成分时,以做定语为主。不同的是只有“A而B”可做主语。从A和B的语义关系看,A和B可以是并列、递进和转折关系,只有转折关系的A和B不是四个格式都能进入,“A而且B”和“A且B”中没有例子。从各格式在不同语体中的数量来看,各格式都在政论、文艺语体中用例比例最高。只有“A且B”未出现在公文语体中。从各格式中的A和B在不同语体中的音节组合方面看,四个格式中对称的音节组合在四种语体中都是最主要的;四个格式中“单+单”的组合在科技语体中分布最多;不对称的音节组合在各语体中出现最多的是“双+四”组合。不同点在于不对称音节组合的“A而B”多出现在科技语体中,而“A而且B”、“A且B”多出现在文艺语体中,“A而又B”则多出现在政论语体中。从各格式在不同语体中的语法功能角度看,各格式充当任何句法成分时都在公文语体中最少,政论和文艺语体中最多。不同之处有:做宾语时,“A而且B”只出现在政论语体中,“A且B”只出现在文艺语体中;做定语时,只有“A而且B”在文艺语体中的例数多于政论语体;做状语时,只有“A而又B”可以出现在公文语体,只有“A且B”科技语体中的例数多于政论、文艺语体。
【关键词】:“A而B”类格式 音节 语法单位性质 语法功能 语义 语体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第一章 “A而B”类格式中A、B的性质14-34
- 1.1 A、B的音节14-24
- 1.1.1 A、B音节数相同14-17
- 1.1.2 A、B音节数不同17-24
- 1.2 A、B的语法单位类别和语法性质24-32
- 1.2.1 A、B语法单位相同时的情况24-28
- 1.2.2 A、B语法单位不同时的情况28-32
- 1.3 小结32-34
- 第二章 “A而B”类格式的语法功能及语义分析34-49
- 2.1 “A而B”类格式做主干成分34-39
- 2.1.1 “A而B”类格式做谓语34-37
- 2.1.2 “A而B”类格式做主语、宾语37-39
- 2.2 “A而B”类格式做附加成分39-45
- 2.2.1 “A而B”类格式做定语39-42
- 2.2.2 “A而B”类格式做状语42-44
- 2.2.3 “A而B”类格式做补语44-45
- 2.3 “A而B”类格式的语义分析45-47
- 2.3.1 A和B为并列关系45-46
- 2.3.2 A和B为递进关系46-47
- 2.3.3 A和B为转折关系47
- 2.4 小结47-49
- 第三章 “A而B”类格式在语体中的分析49-62
- 3.1 “A而B”类格式在各语体中的用例情况49-53
- 3.1.1 在公文语体中的用例情况49-50
- 3.1.2 在科技语体中的用例情况50-51
- 3.1.3 在政论语体中的用例情况51
- 3.1.4 在文艺语体中的用例情况51-53
- 3.2 A、B在各语体中的音节表现形式53-57
- 3.2.1 在公文语体中的音节表现形式53
- 3.2.2 在科技语体中的音节表现形式53-55
- 3.2.3 在政论语体中的音节表现形式55-56
- 3.2.4 在文艺语体中的音节表现形式56-57
- 3.3 各语体中“A而B”类格式的语法功能情况57-60
- 3.3.1 各语体中“A而B”类格式充当主干成分的情况57-58
- 3.3.2 各语体中“A而B”类格式充当附加成分的情况58-60
- 3.4 小结60-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现代汉语格式研究的新进展——序《现代汉语表达格式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谢英;;关于现代汉语格式及格式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张永丽;黄婉梅;;现代汉语“A而B之”结构的多维考察[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S2期
4 阮绪和;;“A而不B”构式的新用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8期
5 陆俭明;;相同词语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再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陈淑梅;李银霞;;对外汉语教学中凝固格式的研究与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19期
7 苏丹洁;;构式是一条语块链——构式语块分析法的理论框架[J];语言科学;2012年03期
8 孟祥英;;规范型词典收释待嵌格式的情况和原则[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姜磊;;“而”字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祥英;汉语待嵌格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鑫;待嵌格式“不X不Y”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马聪丽;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蔚;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健;现代汉语“不A不B”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杜鹃;现代汉语“不X不Y”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4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