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级阶段蒙古汉语学习者的假设复句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对中级阶段蒙古汉语学习者的假设复句教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蒙古学生 假设复句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教学研究
【摘要】:虽然以前的语言学家对汉语假设复句做过研究,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还没涉及到汉语和蒙语之对比分析以及蒙古学生在习得假设复句时常常出现的偏误。因此,笔者在此研究余地之上对汉语和蒙语假设复句进行研究。由于汉语和蒙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分析语,而蒙语是黏着语,所以两种语言的假设复句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汉语假设复句逻辑语义、结构层次等方面复杂了许多,因此蒙古学生在汉语假设复句教学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本文首先对汉蒙假设复句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假设关系关联词语的对应形式、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学生汉语假设复句使用情况、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最后提出教学对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本题目的选题意义、研究综述、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汉蒙假设复句的对比,包括类别、对应形式、复句基本构成和关联词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种语言假设复句的异同点。第三章调查问卷说明以及基于调查问卷对中级阶段蒙古学生假设复句使用偏误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偏误分为“遗漏、错位、搭配不当、错用和逻辑关系不当”五种偏误类型,采用了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对偏误用例进行分析说明,总结了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在偏误原因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汉语假设复句的教学对策,对策包括以关联词语为教学核心、注意蒙汉对比,进行偏误预警和加强练习,并根据教学对策设计教学案例。第五章是结语。笔者希望这些教学对策的提出对汉语假设复句教学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希望这遍论文能为汉蒙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蒙古学生 假设复句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教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3-14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4-18
- 一、汉语假设复句研究综述14-18
- 1、假设复句定义研究14-15
- 2、假设复句分类研究15
- 3、假设复句句法语义关系研究15-17
- 4、假设复句关联词语研究17-18
- 二、对外汉语假设复句教学研究18
- 第三节 理论基础18-20
- 一、汉语复句以及假设复句理论基础19
- 二、对比语言学理论19-20
- 三、偏误分析理论20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23
- 一、研究内容20-21
- 二、研究方法21
- 三、语料说明21-23
- 第二章 汉蒙假设复句对比23-37
- 第一节 汉语假设复句的类别23-26
- 一、一致假设复句“如果p,就q”23-24
- 二、让转假设“即使p,也q”24-25
- 三、前置否定假设“要不是p,就q”25
- 四、后置否定假设“p,否则q”25-26
- 第二节 汉语假设复句类别所对应的蒙语形式26-31
- 一、汉蒙假设复句对应异同点以及对应关系26-27
- 二、汉语假设复句类别所对应的蒙语形式27-31
- 1 、一致假设复句所对应的蒙古语形式27-28
- 2 、让转假设复句所对应的蒙古语形式28-30
- 3 、否定假设复句所对应的蒙古语形式30-31
- 第三节 汉蒙假设复句的基本构成以及分句的句序31-34
- 一、汉蒙假设复句的基本构成31-34
- 1. 汉语假设复句的基本构成31
- 2. 蒙语假设复句的基本构成31-34
- 二、汉蒙假设复句分句的句序34
- 1. 汉语假设复句分句的句序34
- 2. 蒙古语假设复句分句的句序34
- 第四节 汉语假设关联词语的位置与主语关系34-36
- 小结36-37
- 第三章 蒙古学生汉语假设复句偏误调查与分析37-46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说明37-38
- 一、调查目的37
- 二、调查对象与时间37
- 三、调查设计与方法37-38
- 第二节 蒙古学生汉语假设复句使用偏误率考察—基于调查问卷的偏误数据统计38-40
- 第三节 汉语假设复句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40-46
- 一、关联词语的遗漏40-41
- 二、关联词语的错位41-42
- 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42-43
- 四、关联词语错用43
- 五、逻辑关系不当43-44
- 六、蒙古学生汉语假设复句偏误原因分析44-46
- 1、汉语假设复句复杂性的影响44
- 2、母语负迁移44-46
- 第四章 对蒙古学生的汉语假设复句教学对策46-56
- 第一节 教学对策46-49
- 一、以关联词语为教学核心46-47
- 二、注意蒙汉对比,进行偏误预警47-49
- 三、加强练习49
- 第二节 汉语假设复句教学案例以“即使p,也q”为例49-56
- 一、教学对象49
-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49-50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50
- 四、教学工具50
- 五、课时安排50
- 六、教学环节50-56
- 第五章 结语56-58
- 一、汉蒙假设复句对比方面56-57
- 二、蒙古学生使用汉语假设复句时出现偏误分析方面57-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蒙古学生汉语假设复句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60-62
- 致谢62-6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洁;;《三遂平妖传》因果复句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宋晖;;“宁可”类复句观点性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付琨;;试论后置关联标记“的话”的篇章分布与关联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李艳翠;孙静;周国栋;冯文贺;;基于清华汉语树库的复句关系词识别与分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张莉,谢婧;角色参照语法对于汉语的解释功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吴海燕;;英语if条件句与汉语“如果…就…”假设句的语用功能对比[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李会荣;陈昌来;;“与其p,宁可q”格式的逻辑基础及语义内涵[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周文翠;袁春风;;并列复句的自动识别初探[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3期
9 王青;;从语义概念浅析交际冲突[J];考试周刊;2008年13期
10 李晋霞;;论“如果”与“只要”的异同[J];励耘学刊(语言卷);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小鹏;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皇甫素飞;现代汉语紧缩构式的多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天佑;汉语取舍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凤才;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吴晓芳;张斌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雷东;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考论[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黎洪;汉语偏正复句句序变异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7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