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码转换人际意义建构的社会认知模型

发布时间:2017-09-21 01:36

  本文关键词:语码转换人际意义建构的社会认知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语码转换 社会认知 人际意义 建构


【摘要】:本文采取社会认知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认为语码转换的人际意义是通过语言结构、认知操作和社会因素的交互动态建构的。本文的观点是:语码转换的"嵌入语-主导语"结构是"图形-背景"认知现象在语码转换语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融合语码转换中所涉及到的结构特征、认知操作和社会因素,本文构筑了一个分析语码转换建构人际意义的社会认知模型。该模型包含一个假说,即语码转换的人际意义建构假说;意义建构的三个阶段,即激活、注意和选择;引导意义建构过程的三条原则,即语码的标引原则、语码框架激活的层级原则和语码选择的象似性原则。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关键词】语码转换 社会认知 人际意义 建构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外语教师课堂内外语码转换的身份建构研究”(Y201224428)的结项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语码转换是指言语交际中说话者从一种语言变体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变体的现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就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如Gumperz(1977)、Poplack(1980)、Myers-Scotton(1988,1998,2001a,2001b)、Li Wei(1998,2005)、祝畹瑾(1994)、刘正光(20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2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3 王瑾,黄国文;语码转换之结构研究述评[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2期

4 李经伟;从斯科顿的标记模式看语码转换研究的新进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6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7 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孟小宇;;象似性理论对于英汉定语位置异同的解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曹德和;宣恒大;;《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三对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张晶;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周薇;朱乐红;罗炜;;汉语语序的“顺序象似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武莹;;浅谈汉英语码混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红梅;;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翻译的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再玉;王珍玉;;论英语商标词的象似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栾育青;;两种“给”字句在语用上的不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5 张梅岗;张艳秋;;论英语基本连接图式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东花;;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夏雪融;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申慧淑;城市朝鲜族语言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志坚;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刘雪芹;《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经纬;双言背景下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栋贤;英汉篇章中作为衔接与连贯手段的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爱卿;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语码转换对学生理解效度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淑玲;从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贺冬梅;《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汤丹;文学语篇中的象似性与连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成燕;顺应论视域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2 李经伟;语码转换与称呼语的标记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张正举 ,李淑芬;西方语言学界关于语码选择及语码转换的静态和动态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4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伟;;吴语区大学生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张晶晶;李占芳;;语码转换在校园交际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3 倪秀琴;;第二外语——法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郭敏;朱瑞佳;;网络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5 魏际兰;;当代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常州工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覃玖英;蒋满英;;中国语码转换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傅治夷;;南博会上语码转换的动机与顺应[J];中国外资;2013年16期

8 王得杏;语码转换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02期

9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10 李娜;;语码转换研究简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东花;;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刍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恬;;试论当前中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与换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情境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谢书书;张积家;程利国;;闽南语和普通话语码转换的动机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牛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书书;程利国;张积家;;语言态度对闽南语和普通话的语码转换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晓辉;王晓东;;汉英谐音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2009年新年祝福语“Happy 牛 year!”为例[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力群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户语码转换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李海 陈立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西语码转换产生Spanglish[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谢小芳;“三尺讲台”写春秋[N];大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璐;中文小说和散文中/英语码转换的前景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9年

2 夏雪融;汉—英双语儿童语码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云塔娜;蒙汉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琳;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及认知加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召妍;对外汉语课堂教师互动调整有效性研究:语码转换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婕妤;校园语码转换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史慧梅;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及其动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魏嘉琦;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盼;顺应语境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黄平;情景喜剧中汉英语码转换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早热古丽·阿不力米提;从顺应理论研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口语中的维汉语码转换[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媛媛;从修辞视角探析博客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云彩霞;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中的语码转换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胡海波;汉语情歌歌词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域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佟艳红;大学校园蒙汉语码转换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91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91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