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理论下的文化补偿观——以作品《Moment in Peking》为例
本文关键词:阐释理论下的文化补偿观——以作品《Moment in Peking》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阐释理论 文化补偿观 《Moment in Peking》 文化输出
【摘要】:斯坦纳的阐释理论在翻译的最终目标上提出,译者应在形式与风格上对语言进行补偿,以达成文本之间的平衡。林语堂先生的自译式作品《Moment in Peking》不仅在语言形式与风格方面使用了文化补偿,还在文化输出的框架内作出了相应的文化补偿,为译者在文化传递过程中进行文化补偿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阐释理论 文化补偿观 《Moment in Peking》 文化输出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斯坦纳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高度体现其主体性作用,并基于此,提出了阐释理论的四个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斯坦纳指出,在补偿阶段,译者应将失去平衡的语言在形式与风格上进行调整并加以补偿,其“补偿”观对文化输出具有重要意义。斯坦纳在翻译的最终目标上提出了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其祥;;从跨文化角度看林语堂中西文化观的根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芳;;浅析林语堂学术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卞杰;论钱钟书的“诱”“讹”“化”翻译观[D];江南大学;2010年
2 惠聪俐;《京华烟云》与《红楼梦》人物形象关联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3 马曼;交互文化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策略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模永;;中西反阐释理论的模式比较[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2 金敬红,李思国;斯坦纳和勒代雷的阐释翻译理论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3 涂兵兰;;阐释者:在道义和功利之间[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4期
4 龙德银;;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宋兰;李小霞;;译者的“隐身”与张扬[J];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6 龙德银;;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反语运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席红;《新应用写作》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惠敏;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审美心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潘桂娟;关联性与引文理解[D];河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61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6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