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词后置处置式功能特点及历史发展
本文关键词:否定词后置处置式功能特点及历史发展
【摘要】:否定词后置处置式是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的一种句法形式。这种形式的功能特点主要是体现消极处置、突显否定重心。它是从以"把/将"为前一动词而后一动词为否定式的连动结构发展而来的,明清以来因否定词前置式的竞争以及有关外部因素的影响呈衰微趋势。句法机制和修辞动因的双重作用,是句式形成、发展与衰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处置式 否定词后置 消极处置 修辞动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3YJA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汉语处置式否定词后置现象自从黎锦熙(1933)指出之后,王力(1943)、吕叔湘(1948)、王还(1957)、薛凤生(1987)、张美兰(2001)等学者作了进一步探讨。但这一现象在近、现代汉语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究竟怎样,与作为同义句式的否定词前置用法在功能上有何区别与联系,其形成与演变的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A.贝罗贝;;早期“把”字句的几个问题[J];语文研究;1989年01期
2 袁毓林;;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J];中国语文;2000年02期
3 胡建华;;否定、焦点与辖域[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4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5 戴耀晶;;否定表达与否定常数[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2期
6 傅惠钧;;否定词后置处置式类型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田金莲;;双数量否定供动可逆句的不对称性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3 陆婷雅;;三国志平话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鲁华山;张培翠;;普遍语法:来自于英汉语儿童否定表达的证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朱华平;;否定副词“不”的情态特征及其序位安排——现代汉语“NP_1+对+NP_2+VP”句式的两种否定形式[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满海霞;;对“一+单位词+N+否定词”类周遍性主语的广义量词个案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秦洪武;崔蓉;;事件共指与话语连贯[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8 T.Reinhart;姜兆梓;谢楠;;《接口策略》评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4期
9 李宝伦;;何处关联:焦点还是焦点短语?[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10 沈阳;魏航;;动结式中动作V1和结果V2隐现的句法和语义条件[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徐江;现代维吾尔语否定的意义与表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汪梦翔;对象格语义范畴及其相关语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绍玉;《水浒传》否定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陶镜玉;英汉否定表达比较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4 毋冬梅;“很不X”和“不很X”格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尹吉;“把+N+Vv”结构的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纪新;初级汉语教材中副词的英文注释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琳;对贞卜辞省略现象的语用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楼庭兼;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运用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褚立红;《鹤林玉露》介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宝;“把”字句的否定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uthM.Kempson;孙秋秋;;“歧义”与“模糊”[J];国外语言学;1983年03期
2 S.C.Levinson;沈家煊;;语用学论题之一:预设[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3 廖秋忠;;《语用学的原则》介绍[J];国外语言学;1986年04期
4 Ruth M.Kempson;沈家煊;;预设,晦涩,歧义(上)[J];国外语言学;1993年04期
5 胡建华;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评Richard S.Kayne~1的《句法的反对称性》[J];当代语言学;1999年02期
6 戴耀晶;;汉语否定句的语义确定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7 李宝伦,潘海华;焦点与“不”字句之语义解释[J];现代外语;1999年02期
8 方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年04期
9 蒋绍愚;;把字句略论——兼论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10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981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8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