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里”“中”的比较及教学对策
本文关键词:方位词“里”“中”的比较及教学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方位词“里” 方位词“中” 句法 语义 偏误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现代汉语中用法和意义都比较相近韵方位词“里”“中”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方位词“里”“中”的句法和语义进行描写和分析。其次,详细地比较了两者在句法、语义方面的不同。在句法方面,本文对方位词常用结构“X里”“X中”及其常用介词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方位词“里”“中”用法基本相同。但方位词“里”不可以附着在动词和动词性短语之后,作句子的主语、定语、状语,表达一定的情景或过程。在语义方面,方位词“里”“中”都具有具体空间义、抽象的空间义、状态义、时间义。但是相同中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方位词“里”具有范围义和划界义,而方位词“中”只表示范围义;方位词“中”抽象空间义中,“中”可以表示群体范围的词语连用,也可以跟表示无限空间范围义的词语连用,方位词“里”不可以;方位词“里”可以跟在机构或组织名词之后表示机构或组织的成员,而方位词“中”只能表示机构或组织的范围义;方位词“里”表示时间义时,可以与相对精确的时间连用,方位词“中”不可以;方位词“里”具有等同义,用在某些词语之后没有实际的意义,方位词“中”不可以。方位词“中”可以跟在某些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后表示过程义,方位词“里”不可以。最后,本文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由于方位词“里”“中”的意义和用法相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分语义层次教学;加强语言对比,强化介词结构的教学。运用对比法对方位词“里”“中”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方位词“里” 方位词“中” 句法 语义 偏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0.1 选题理由8-9
- 0.2 相关研究综述9-12
- 0.2.1 关于方位词“里”“中”的个案研究9-10
- 0.2.2 关于方位词“里”“中”的比较研究10-11
- 0.2.3 关于方位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11-12
- 0.3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2-13
- 0.4 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说明13-14
- 0.4.1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13
- 0.4.2 语料来源13-14
- 第一章 方位词“里”的句法语义特点14-23
- 1.1 方位词“里”的句法特点14-18
- 1.1.1 X里14-16
- 1.1.1.1 X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14-15
- 1.1.1.2 X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15-16
- 1.1.2 方位词“里”的常用介词结构16-18
- 1.1.2.1 从……里16-17
- 1.1.2.2 在……里17-18
- 1.2 方位词“里”的语义特点18-22
- 1.2.1 具体空间义18-19
- 1.2.2 抽象空间义19-20
- 1.2.3 状态义20
- 1.2.4 指代义20-21
- 1.2.5 时间义21
- 1.2.6 等同义21-22
- 1.3 本章小节22-23
- 第二章 方位词“中”的句法语义特点23-31
- 2.1 方位词“中”的句法特点23-27
- 2.1.1 X中23-25
- 2.1.1.1 X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3-24
- 2.1.1.2 X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24-25
- 2.1.1.3 X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25
- 2.1.2 方位词“中”的常用介词结构25-27
- 2.1.2.1 从……中25-26
- 2.1.2.2 在……中26-27
- 2.2 方位词“中”的语义特点27-30
- 2.2.1 具体的空间义27-28
- 2.2.2 抽象的空间义28
- 2.2.3 状态义28-29
- 2.2.4 时间义29
- 2.2.5 过程义29-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方位词“里”和“中”的比较31-40
- 3.1 句法功能的比较31-35
- 3.1.1 常用介词结构的比较31-33
- 3.1.1.1 “从”的介词结构31
- 3.1.1.2 “在”的介词结构31-33
- 3.1.2 “X里”和“X中”的比较33-35
- 3.1.2.1 X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33-34
- 3.1.2.2 X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34
- 3.1.2.3 X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34-35
- 3.2 语义特点的比较35-39
- 3.2.1 具体空间义35-36
- 3.2.2 抽象空间义36-37
- 3.2.3 状态义37
- 3.2.4 时间义37-38
- 3.2.5 过程义38
- 3.2.6 指代义38
- 3.2.7 等同义38-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留学生使用“中”和“里”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40-46
- 4.1 方位词“里”“中”的偏误分析40-43
- 4.1.1 方位词的遗漏40-41
- 4.1.2 方位词的冗余41-42
- 4.1.3 方位词的误代42-43
- 4.2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43-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玲;说“X的V”的构成成分和句法功能[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黄增寿;“诚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历时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道俊;;“俩”与“两个”的句法功能差异及其原因[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胡敕瑞;;代用与省略——论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5 翟淑英;;同构异义词组句法功能辨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于秒;;“X性”词句法功能详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赵小东;俞理明;;句法规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4期
8 李倩;;试析“怨”、“恨”、“悔”的词义关系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制约作用[J];语文知识;2008年03期
9 曲殿宇;;“已经”和“曾经”的句法功能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胡梅红;唐灵感;;汉语“是”字句的句法功能及英译探讨——以鲁迅短篇小说和国家领导人演讲稿为研究案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艳华;李斌;;信息处理用名词细分类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崔立斌;;《孟子》“之”字结构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立静;韩中否定极项‘(?)’和‘任何’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董笑;《隋史遗文》代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叶丹丽;“A_单+V”结构的语义组合和句法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丁晓慧;方位词“里”“中”的比较及教学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靖宇;构式的句法功能增效[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杨虹;状态词句法功能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俊;《孟子》《韩非子》三类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门玮;名词句法功能的若干考察[D];苏州大学;2006年
9 南旭萌;留学生常用动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史维国;《左传》中的处所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93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