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异理论在中国的拓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语言变异理论在中国的拓展及应用
【摘要】:语言变异理论突破了以往语言研究的瓶颈,从新的视角研究语言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这一西方理论在我国学者的努力下也得到了拓展,他们深化了对语言变异概念及语言本质的认识,延伸了言语社区理论。该理论被我国学者创造性地应用于汉语变异、其他民族语言变异以及汉语规范等语言问题的研究上。不过,我国在语言变异研究上的优势也暴露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关键词】: 语言变异 理论拓展 应用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语言变异理论是20世纪中期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开创的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学理论。该理论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异质有序”的系统,强调以鲜活的、表现多样的现实生活语言作为切入点,来探究语用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受国际语言学界影响,我国的社会语言学逐步开始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崇明;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田贵森;孙建民;;语言变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张普;;论语言的动态[J];长江学术;2008年01期
4 杜晓萍;;语言变异理论研究综述(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徐大明;;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李明;语言变化的过程、原因和机制[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7 马楠;;汉语方言语音变异过程的类型[J];汉语学报;2013年01期
8 黄春芳;;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向[J];外国语文;2010年02期
9 张道振;;伪译的成因、功能和现代变异[J];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10 侯维瑞;英语的社会变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斌;;藏汉语言态度测验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张艳;当代美国英语和汉语称谓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忠梅;社交中程式化语言的功能及变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庞铮;;从语言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朱跃;对近20年“中国英语”争论的反思——兼谈中国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艺;;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王静;;汉语中社会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余燕子;;糖衣现实——浅析委婉语与美国政治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吴娟;胡华平;;权势关系在语言的性别现象中的反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警察语言的词汇特点研究[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韦美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郭旭东;;新词定译过程中对于边际社会性因素的把握和考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沈婉娟;;外贸英语函电的语域及其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灵;;中国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袁辰霞;新时期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沈世s,
本文编号:996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9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