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表达的空间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语言表达的空间视角
【摘要】:空间是人类最原初的感知对象,视角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空间视角体现为空间场景中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诸多具体关系,通过影响人们对空间场景的心理识解来改变语言的编码形式。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空间视角可以分解为观察点位置、观察距离、观察范围、视角运动性等基本范畴,各范畴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观察方式和观察方向等复合范畴。视角各范畴不仅对人类语言产生了普遍影响,还与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特殊用法,水平维度方位判定歧义等具体语言现象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空间视角 心理识解 方位判定 认知语言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11BYY084)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8页。2 R.W.Langacker,Cognitive Grammar:An Introduc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82.3参见R.W.Langacker,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er,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pp.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储泽祥;肖任飞;;“地下”的参照体系与匹配限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2 方经民;汉语“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视和客视——兼与游顺钊先生讨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红霞;普通话儿童空间范畴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淳;;论语言表达的空间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刘礼进;骆欢;;汉英空间语言参照系表达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6年01期
3 储泽祥;刘琪;;汉语表达序数范畴的语法手段与空间参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4 曲明月;;中日方位词“左”“右”扩张义的对比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5 赵璞;;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J];学习月刊;2015年04期
6 张小兰;;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参照点阐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钱书新;;“左右”的语义与语法化[J];青年文学家;2012年24期
8 张小兰;;参照点视角下的存现句处所成分的认知[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肖燕;;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参照框架的选择[J];外语教学;2012年01期
10 纪瑛琳;Henri■tte Hendriks;Maya Hickmann;;Children's Expression of Voluntary Motion Ev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DINH BICH THAO(丁碧草);汉、越语言空间维度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谢翠平;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个体发生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岩;功能视角下的普通话儿童3岁前语言发展个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薛玉萍;维汉空间范畴表达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昕如;;湖南方言中的“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J];方言;2008年04期
2 徐丹;;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两对空间词[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3 Claude Vandeloise,王秀丽;《法语表达空间的方式》评介[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4 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5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J];中国语文;1983年04期
6 廖秋忠;;空间方位词和方位参考点[J];中国语文;198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淳;空间视角表达的认知语言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袁芳;空间的流动—齐良桥社区社会文化空间调查[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3 尹晓龙;重庆纪念性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于洋;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5 王涛;基于空间场理论的经济贸易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原妙龙;创造宜人的街巷空间[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8 刘敏;空间场能作用下的常州市村镇空间结构布局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岳乃华;基于知觉现象学的纪念性空间场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叶鹏;基于扩展词袋模型的空间场景分类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3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2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