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近代汉语疑问句末的“来”
本文关键词:略说近代汉语疑问句末的“来”
【摘要】:本文认为,近代汉语句末的"来"是个兼表时态的语气词,由先秦始用的语气词"来"与中古时由连动式"V(NP)来"中的"来"虚化而来的表曾然态句末助词"来"融合而成,用于疑问句末,具有助疑功能,清代以后逐渐被"来着、呢"及"吧"等所替代。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近代汉语 疑问句 时态 语气词 “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号:13YJA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汉语中用在句末的虚词“来”,前人已有不少探讨。通常被认为是事态助词(曹广顺1995等),在南北朝和隋代已见确信的用例(梁银峰2004;龙国富2005;陈前瑞、王继红2009)。两宋、元明时期使用得十分普遍,清代以后在共同语中渐衰,仅可偶见。现代方言中还较广泛地使用(薛生民1980;曹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一)[J];古汉语研究;1988年01期
2 张小艳;杨万里诗助词“来”的用法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史素芬;;山西长治方言“来”字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钱乃荣;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尹巧云;王玲;王蓓;刘岩;;德昂语中焦点和疑问语气在语调上的共同编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路继伦;;疑问句句尾去声字声调与语调的交互作用[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张谊生;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兼论“来着~1”与“的~2”以及“来着~2”的区别[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杨希英;王国栓;;“来着”(来、着)与汉语的时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吕朋林;也谈“来着”[J];汉语学习;1987年03期
5 徐晶凝;;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的互相渗透——兼谈语气助词的范围确定[J];汉语学习;2008年01期
6 熊仲儒;;再论“来着”[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7 史有为;也说“来着”[J];汉语学习;1994年01期
8 张小艳;杨万里诗助词“来”的用法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李爱红;徐莉莉;;也论“来着”的句法位置[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赵志清;;再谈“来着”——基于语料库的考察[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生;论近代汉语词缀“生”的用法及来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李之亮;近代汉语语词考释[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3 林波;;第九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4 宋开玉;近代汉语语词举正[J];古汉语研究;2002年02期
5 崔山佳;近代汉语中几种“连”字格式的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曹荣芳;近代汉语语词零拾[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祖生利;;近代汉语“们”缀研究综述[J];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8 王本灵;;第十一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9 力量;;近代汉语中词缀“子、儿”等的独特用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张春秀;;关于近代汉语中事态助词“去”的几个问题[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郎晶晶;;评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以释义为例[A];辞书论集(二)[C];2012年
2 陈玲;;“生”缀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波;第九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召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程慧;我省2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N];山西日报;2011年
3 朱文献;莫把“×道”中的“道”误作“到”[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4 路方鸽 孙尊章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贯通中古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性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滢;近代汉语词缀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卢志宁;近代汉语中的“早晚”与“多咱”[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迪;近代汉语“V了个X”构式的探讨[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强;彰武方言中的古语词及近代汉语词释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贾盈荣;近代汉语所见洪洞方言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徐繁荣;近代汉语“煞”字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建萍;近代汉语“尤最”副词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静;近代汉语韵尾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丽媛;《儿女英雄传》中产生于近代汉语的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匡丽娜;《近代汉语资料汇编·宋代卷》人称代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76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08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