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寒山诗佛教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4:32

  本文关键词:寒山诗佛教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寒山 佛教词语 词义 构词法 义素分析


【摘要】:寒山的诗歌善于以俚词俗语入诗,语言贴近口语,往往从底层百姓的视角言说日常生活,披露社会问题,释明佛理,劝人从善,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巨大。诗中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词汇,对完善汉语中佛教词语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诗中的许多佛教词语词语为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演变提供了过程证明。唐朝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成熟繁盛时期,佛教词语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佛教义理从而对现实进行批判的寒山诗,是中国佛教词语流传、使用情况的重要例证。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词义的角度对寒山诗中的佛教词语进行分类,诗中佛教词汇意义分布广泛,内容复杂,了解其意义是我们理解诗歌内涵的钥匙。因此我们选取寒山诗中最为常见和有代表性的佛教词语依据意义的分布进行梳理,以求对其诗中佛教词语的整体面貌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第二部分着手于研究寒山诗中佛教词语的构造,这部分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统记的方法,我们对寒山三百余首诗进行梳理,将佛教词语依照构词法分类为梵语音译词、梵汉合璧词、意译词和佛化汉语词。汉地佛教词的构造受制于翻译者和流传者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词语的构造不仅影响到词形、词音,也会影响到词语的接受度和流通度。通过统计和归纳,了解到语言接触和外来词语对汉文化、语言的影响情况。第三部分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寒山诗中佛教词语词义的嬗变,佛教词语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很多词汇保存下来作为基本词或一般词,融入到日常生活语言中使用。首先,我们从词义变化的类型出发,进行词义在不同时期的词义辨析,我们可以得到几种佛教词义的嬗变情况,即佛教意义没有改变、佛教意义淡化或消失、佛教意义与转义共存。而后,我们对寒山诗中佛教词语语义嬗变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将变化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义位的扩大、义位的转移、词类的转移以及感情色彩的变化。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在整理、归纳寒山诗中的佛教词的基础上,对中唐至晚唐的佛教词语的词义变化情况作共时和历时方面的研究,从而探讨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寒山 佛教词语 词义 构词法 义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1. 研究对象9-12
  • 1.1 寒山其人9-11
  • 1.2 寒山其诗11-12
  • 2. 研究现状12-15
  • 2.1 佛教词语研究的学术意义12-13
  • 2.2 佛教词汇研究概况13-14
  • 2.3 寒山诗的语言学研究14-15
  • 3. 研究内容15-17
  • 3.1 佛教词语的界定与分类15-17
  • 3.2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7
  • 4. 研究方法17-19
  • 4.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17-18
  • 4.2 共时和历时相结合18
  • 4.3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18-19
  • 第一章 寒山诗中佛教词语的意义分布19-38
  • 1. 佛教义理与世界观20-32
  • 1.1 “三界”中生死轮回的众生20-23
  • 1.2 “三途六道”23-25
  • 1.3 因果报应与天堂、地狱25-29
  • 1.4 时间、空间与数量29-32
  • 2. 神佛名号与鬼怪32-33
  • 3. 佛教修持与礼仪33-35
  • 4. 人物称谓及器物35-38
  • 第二章 寒山诗中佛教词语的构造分析38-43
  • 1. 梵语音译词38-39
  • 2. 梵汉合璧词39-40
  • 3. 意译词40-41
  • 4. 佛化汉语词41-43
  • 第三章 寒山诗中佛教词语词义的嬗变情况43-55
  • 1. 佛教词语语义嬗变的类型43-50
  • 1.1 佛教意义不变43-45
  • 1.2 佛教意义淡化、消失45-48
  • 1.3 佛教意义与转义共存48-50
  • 2. 佛教词语语义嬗变的方式50-55
  • 2.1 义位的扩大51-52
  • 2.2 义位的转移52-53
  • 2.3 词类的转移53
  • 2.4 感情色彩的变化53-55
  • 第四章 结语55-58
  • 附录:寒山诗中佛教词语索引58-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寒山子;;寒山诗六首[J];五台山研究;1989年02期

2 寒山子;;寒山诗[J];五台山研究;1993年02期

3 ;寒山诗与“寒山热”简介[J];佛学研究;1994年00期

4 沈裕;;寒山诗重言词研究[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年06期

5 桑宝靖;名利荣华泥弹丸──介绍一首寒山诗[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4期

6 金英镇;论寒山诗对韩国禅师与文人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2年04期

7 李钟美;从历代目录看《寒山诗》的流传[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3期

8 胡安江;;绝妙寒山道——寒山诗在法国的传布与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9 胡遂;欧阳慧娟;;论寒山诗歌中的宗教与文化精神[J];求索;2007年05期

10 区抴;胡安江;;寒山诗在日本的传布与接受[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时进;;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A];中国·苏州——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善蒙;人问寒山路 寒山路不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崔小敬;寒山:亚美三大文化圈中的不同接受与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寅;你们对我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中国感兴趣[N];南方周末;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小敬;寒山及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小春;寒山诗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周阳光;接受美学视阈下寒山诗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彦华;[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王梦楠;隔世共鸣,异域知音[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周蒙;接受美学视角下寒山诗英译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杨舒淼;寒山诗佛教词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韩小静;寒山诗英译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赖绍梅;寒山诗歌偏正式复合词的语义构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海燕;论加里·史耐德翻译的寒山诗[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锋兵;寒山诗在美国的被接受与被误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0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