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时间义项的认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回头”时间义项的认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回头"时间义项的概念层面和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基于概念临近性的转喻使[动作]和[时间]实现了匹配和联通,产生了ACTION FOR TIME的概念转喻。基于潜势离散性,[动作]和[时间]剥离成相对独立的认知域;又基于意象图式同构性,产生了从[动作]到[时间]的隐喻映射,形成TIME IS ACTION的概念隐喻。由于概念临近性是潜势离散性的前提,所以这一过程是基于转喻的隐喻,即转隐喻。"回头"的主观时间义是基于意象重合的概念隐喻"主观短时是客观短时"。"回头"时间义项的主观化过程是衰变和透明化的过程。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回头 时间 概念临近性 潜势离散性 主观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概念匹配、释义与连通的衔接功能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3BYY149) 江南大学人文社科自主科研计划专项项目(语言与思维的可分性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ZX45)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1.引言“回头”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动宾短语,表示“把头转向后方”。“回头”也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时间副词,表示“稍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回头”具有通过身体动作来表征时间的类属意义,所以学者们针对“回头”的时间义项已做过很多探讨。李宗江(2006)专门针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芬;;“所谓”的主观化历程及其功能扩展[J];文学教育(上);2012年03期
2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年05期
3 姚占龙;;“说、想、看”的主观化及其诱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5期
4 骆美婵;;主谓插入语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2期
5 高顺全;;“都”、“也”、“又”主观化用法的异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秋娜;;汉语主观化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周静;徐李洁;;国内主观化研究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张云秋;王悦婷;;汉语儿童主观化表达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9 范振强;;“不由得”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10 黄蓓;;强化之路:主观化抑或去主观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月;;“来着”的词性及语法化、主观化[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章望婧;;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你说”的主观化及相关问题[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英汉条件句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秀芬;主观化的功能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凌剑春;语法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观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段丽;汉语系词“是”的主观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邱玲;主观化对句法限制的消解[D];湖南大学;2010年
6 郭思华;插入语“据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俐;英汉时间连词的主观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余乐;“按说”的语法化和主观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
9 黄蓓;形容词衍生之强化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温婧;汉语并列连词的主观化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6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1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