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文章源流》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文体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17:01

  本文关键词:《文章源流》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文体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步瀛 《文章源流》 文体分类 传注体 文体阐释


【摘要】:高步瀛的《文章源流》是一部效仿《文心雕龙》而作的文体学著作。此书不仅吸收了自挚虞、刘勰、吴讷、徐师曾、姚鼐、曾国藩等以来的文体学观念,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变。将曾氏三门十一类的文体类别,变更为"论议门""记载门""词章门"涵盖下的十六类文体。其中,传注类文体的独立,显示出独到的文体视角。在具体的文体阐释中,融合了传统的"序题""序目"形式,构建出新的解说方式。体例上,注疏、考证与批评兼备的著述方式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清末民国新的时代与学术思潮下,此书对古文文体的研究极具意义与价值。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102)
【分类号】:H052
【正文快照】: 目前学界对高步瀛的相关研究仍停留在对其身世、交游、著述的考辨上1,聚焦于其所著《文选李注义疏》《古文辞类纂笺证》之上,而对《文章源流》这部异常重要的文体学论著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高氏的传记、事略、评传、年谱等研究中2,此书或未被提及,或一带而过,只有零星的论述散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彦,李娜;量化分析在文体学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邢春;;对一则犬食广告的功能文体学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国辉;《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4 申丹;;文体学和叙事学:互补与借鉴[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5 李娟;;关于文体学若干问题的争论[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6 夏波;;文体学与法语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8期

7 徐润英;袁邦株;;英语文体学教学中流派意识的培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1期

8 夏波;;文体学与法语教学[J];民营科技;2008年04期

9 周玉芳;相云燕;;语篇及物过程类型选择之女性文体学阐释[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谢楠;;散文翻译的文体观照[J];东岳论丛;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超凡;;从古文文体分析角度看其英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Paul Simpson;;文体学、英语语言和新创造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世生;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迈克尔·图兰 赵奎英;关于语言诗学与文体学的对谈[N];文艺报;2011年

3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钱志熙;古代文学教研要重视文体学[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斯敏 通讯员 吴青;不惧险远 勇开新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2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岩;《尚书》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6 陈艳丽;中国现代小品文文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明;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逃离》中的前景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陈志扬;说文文体与宋前说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洪;论文本主义文体学与语境主义文体学的结合:文学教学的理论走向[D];山西大学;2003年

4 赵婧鹏;广告语中前景化策略的文体学视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美合;文体学视角下的学术著作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刘聪;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D];辽宁大学;2015年

7 梁飞;对《大教堂里的谋杀》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陈玲;《哈里·波特系列(Ⅰ-Ⅵ)》的计量文体学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马欣华;中国文论中的“文体”关键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万茜;对两种网语变体的文体学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57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57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