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韩国语五官惯用语隐喻、转喻的认知对比
【摘要】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隐转喻理论对比分析了汉韩五官惯用语的认知机制,找出其生成和理解机制的异同点。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本文将汉韩语中的惯用语界定为“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即惯用语的语义不是构成其惯用语的每个单词的词义组合义,而是整个句子所引申出来的引申义。本文将整理出的358个汉语五官惯用语同301个韩语五官惯用语分别按照“眼/(?)”,“嘴(口)/(?)”,“鼻/(?)”,“耳/(?)”分成四个大类,并按隐喻、转喻、隐转喻的概念对其做了细分类。第二,分析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时,把隐喻分类为空间隐喻、容器隐喻。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五官作为空间域分别映射了心理、行为、状态、能力等四种认知域。五官惯用语容器隐喻中,五官作为容器域映射了心理、行为、状态、能力等四种认知域。第三,分析汉韩五官惯用语的转喻时,把五官惯用语分类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分为:构成转喻、事件转喻、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在分析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时运用了行为转喻。第四,分析汉韩五官惯用语隐转喻时,运用了Goossens提出的来自转喻的隐喻、嵌入隐喻的转喻。来自转喻的隐喻分为:来自行为转喻的容器隐喻、来自行为转喻的空间隐喻、来自构成转喻的容器隐喻、来自事物与部分之间转喻的空间隐喻。嵌入隐喻的转喻分为:嵌入容器隐喻的事件转喻、嵌入空间隐喻的行为转喻、嵌入容器隐喻的行为转喻、嵌入空间隐喻的事物—部分转喻。第五,总结了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转喻、隐转喻的异同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汉韩人体惯用语对比中人们常常运用传统语言学中的修辞理论来解释惯用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而不是从认知语言理论的视野看待惯用语的生成和理解的机制。传统观点认为惯用语在语义上不具有可预测性,在句法上不具有可析性,其内部结构是凝固的。而认知语言学却认为惯用语的生成和理解的机制在于概念结构的映射;隐喻、转喻、隐转喻构成惯用语生成的认知基础。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隐转喻解析汉韩五官惯用语的生成和理解的机制,并且对其进行对比,找出其生成和理解机制中的异同点。
惯用语的分析与理解要超越传统的分析方法,使之更具有解释力,就必须研究语言使用者大脑中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惯用语各构成成分在生成惯用语意义时所起的作用。本文拟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对汉韩两种语言五官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在各个认知机制中所表现出的异同。
惯用语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汉韩一韩汉翻译过程中是个难题。通常只有对其民俗文化、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在对话或写作中运用好其语言中的惯用语。能够找出汉韩惯用语认知机制的异同点,能为教学和翻译工作可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数值。
.........................
1.2研究范围
1.2.1汉语对五官惯用语的界定
汉语对于五官的界定有两种,一种是医学上的界定,另一种是工具书上的界定。
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之《灵枢》中明确记载“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中医学界对于五官定义的是鼻、目、口唇、舌、耳五种。在西医理论体系中对于五官的定义是眼、口、耳、鼻、喉五种。
工具书对于五官的界定可参照《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辞海》(2002)把五官定义为:通常指头部的眼、耳、口、鼻、眉。《现代汉语词典》(2007)中把五官定义为:指耳、目、鼻、舌,通常指脸上的器官。
国内对于惯用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惯用语这一名称最早出现是在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1952),他们把普通话中不合逻辑又不好分析,但符合人们习惯的说法叫做“惯用语”。1962年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把它和成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并列,肯定了惯用语在整个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从此“惯用语”这个名称就逐渐被一些文章和专著所采用。对于惯用语广泛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对于惯用语的较为详尽而细致的早期研究有马国凡、高歌东合著的《惯用语》(1982)和高歌东著的《惯用语再探》(1986)。
对于惯用语的较为详尽的近期研究当属温端政的《汉语语汇学教程》(2006)。按照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两个层面对惯用语进行分类:第一个层面,根据语的叙述性特征,把语分为“表述语”、“描述语”和“引述语”三类。表述语和描述语的区别,在于叙述的内容是否具有知识性;表述语采用推理判断的方式,具有知识性;而描述语主要是描述性质和状态,不具有知识性。引述语在内容上,基本属于描述语,它和一般描述语的区别,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是由引子(引语)和注释(述语)两部分构成的。第二个层面是,结构(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或语音结构)上采取“二二相承”的格式作为成语的区别性特征,并据以把它从表述语和描述语中分离出来。从语法或语义结构上看,相当一部分成语属于并列式。语音结构上,由于成语的构成成分都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容易出现对偶性的组合,把一个成语分为前后相承的两个节拍。语法结构属于并列式的表现得更为典型,自然而然地形成两字一顿的音步。如“胸有成竹、一丘之貉、哄堂大笑”等,音步的划分也是“二二相承”的。甚至像“一衣带水”这样结构特殊的成语,习惯念法也是“二二相承”。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成语定义为“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和表述语”。这样,既体现成语的特征,又可以把成语和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如“唱对台戏、喝西北风、戴高帽子、放马后炮”等是采用“一三”音步的惯用语)和非二二相承的表述与(如“旁观者清”和“物离乡贵”,分别是采用“三一”和“一二一”音步的谚语)区别开来。这样,成语就可以定义为“‘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和描述语”:谚语和惯用语也就可以分别定义为“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和“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
综上所述,语的分类系统可以图示如下:
.................................
第二章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
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到现在有很多人对隐喻下了定义,并且运用隐喻理论来解释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开始更多的人把隐喻当成是一种修辞的现象,而把隐喻作为认知科学中的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语言是从近期开始的。而为认知语言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是lakoff等人对隐喻的定义。
Lakoff(1987)将隐喻视作工CM所包含的四种认知模型之一。他对隐喻投射原则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意象图式或命题模型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相应的结构上,该模型可用于更多事件,特别是对抽象事体的概念化、推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认知范围。Lakoff&Johnson1980因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
本文在对比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时,运用的是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
空间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2容器隐喻是将本体(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视野、事件、行为、活动、状态、心境等)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3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分析,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人们将抽象的概念理解为‘实体,,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派生出了本体隐喻(ological metaPhors)。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4
“行”指行为、行状,“知”指知识、认识,“言”指言语、言说。语言中有许多表示这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词语:在知行关系上,有“不行而知”,“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知之不若行之”等;在言行关系上,,有“言行一致”,“言行相顾’夕,“言行不一”,“行胜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等;在知言关系上,有“知言不言”,“知无不言”,“言不尽意”等。这些词语的存在证明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存在三个不同的概念域,即行域、知域、言域;反过来,这三个概念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语言的许多方面都有反映。5
语言世界内部还可以分出相应的三态,即事态、情态、意态。6
在汉韩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中,空间域和容器域映射了心理、行为、状态、能力等四种认知域。
心理过程是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意志过程,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心理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7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对刺激所作的一切反映都称之为行为,这里的行为指一切遗传的与习得的外显行为,也包括一切遗传与习得的内隐的行为。格式塔派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人与环境(心理的生活空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里的行为是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在现代心理学的用语中,行为是指人在客观因素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外部活动,即包括有意识的,也包括无意识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行为一般也都是有意识的。8
状态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9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从记忆力、想象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的能力、言语感染力、判别决策的能力、解调纠纷、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10
本文根据心理学界对心理、行为、状态、能力的定义把上述四种认知域作了如下的分类。心理域分为意志心理域,认识心理域,情感心理域;行为域分为意志行为域,潜意识行为域;状态域分为人体状态域,事件状态域:能力域分为认知能力域,社交能力域。
2.1汉语五官惯用语隐喻
汉语五官惯用语隐喻可分为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
2.1.1汉语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
汉语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五官作为空间域映射了心理、行为、能力、状态等四种不同的认知域。
...............................
2.2韩国语五官惯用语隐喻
韩国语五官惯用语隐喻可分为空间隐喻和容器隐喻。
2.2.1韩国语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
韩国语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五官作为空间域折射了心理、行为、能力、状态等四种不同的认知域。
2.2.1.1有关“苍”的惯用语空间隐喻
在有关“乞”的惯用语空间隐喻中,前后空间域所映射的有状态、心理等两个认知域。
..............................
第三章汉韩五官惯用语转喻
3.1汉语五官惯用语转喻····························(22)
3.1.1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22)
3.1.2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24)
3.2韩国语五官惯用语转喻········································(26)
3.2.1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27)
3.2.2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28)
3.3汉韩五官惯用语转喻中的异同点··········································(31)
3.3.1汉韩五官惯用语整体与部分之间转喻的异同点····························(31)
3.3.2汉韩五官惯用语部分与部分之间转喻的异同点·····························(34)
第四章汉韩五官惯用语隐转喻
在杨波、张辉的《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中,把隐转喻定义为:
GoossenS指出,虽然在原则上隐喻和转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但两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语言中结合在一起。有鉴于此,g。。Ssens创造了“metaphtonymy”(隐转喻)一词来指称二者的相互作用现象。这样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后来的研究大都以之为参照。该研究以语料库为基础,从暴力行为、声音和身体部位的例子汇中区分了四类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1)metaphorfrommet。nymy:(2)metonymywithinmetaphor;(3)metaphorwithinmetonymy;(3)metonymyfrommetaphor。其中,前两类居多,后两类很少甚至没有。15
就来自转喻的隐喻这类相互作用模式来讲,我们可以说转喻是隐喻的基础。换句话说,语义起源于转喻的思维和语境中,其中非语言的和语言的信息相互关联在一起。’从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现过程并非是跳跃的,而是蕴含着一种梯度的升华和提炼,转喻从中起了桥梁作用。16
本文在分析汉韩五官惯用语隐转喻时运用的是GooSSenS指出的来自转喻的隐喻和嵌入隐喻的转喻两种隐转喻方式。
4.1汉语五官惯用语隐转喻
汉语五官惯用语隐转喻可分为两类:来自转喻的隐喻,嵌入隐喻的转喻。
4.1.1汉语来自转喻的隐喻
汉语来自转喻的隐喻分为:来自构成转喻的空间隐喻、来自行为转喻的空间隐喻、来自行为转喻的容器隐喻、来自事物与部分之间转喻的空间隐喻。
4.1.1.1有关“眼/目”的惯用语来自转喻的隐喻
有关“眼/目”的惯用语中,眼界抬高、对低阶层的视而不见是傲慢的一种面部表情;用眼睛的方位转喻傲慢的整个面部表情,这是构成转喻。而眼睛的高低空间域映射情感心理域,这是来自构成转喻的空间隐喻。例如:
(1)眼界高/眼眶高/眼皮子高:指’自以为了不起,对许多人或事看不上眼。
(2)眼睛长在头顶上/眼睛长到脑门子上/眼睛生在额头上/眼睛比眉毛高:形容妄自尊大,也形容为人势利。
4.1.1.2有关“口/嘴”的惯用语来自转喻的隐喻
在有关“口/嘴”的惯用语中,嘴作为说话的工具,转喻了说话。而嘴作为一种容器,把这一容器的出口封住,映射了禁止说话。这是来自行为转喻的容器隐喻。例如:
(3)堵嘴巴/堵住嘴:指不让人说话。
(4)封嘴巴/封住嘴:指不允许别人发表意见或不让人乱讲话。
4.1.1.3有关“耳”的惯用语来自转喻的隐喻
一、来自行为转喻的空间隐喻
耳朵作为听觉器官,听取别人话语的工具,耳朵转喻了听取,这是行为转喻。用耳朵的横竖空间域映射仔细倾听,这是一种来自行为转喻的空间隐喻。例如:
(5)竖起耳朵:形容仔细听。
二、来自行为转喻的容器隐喻
耳朵作为听觉器官,听取别人话语的工具,耳朵转喻了听取,这是行为转喻。而耳朵里堵塞异物而无法听取是一种容器隐喻。这是一种来自行为转喻的容器隐喻。例如:
.............................
结语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隐转喻理论来分析了汉、韩五官惯用语的异同点。
一、汉韩五官惯用语的相同点
五官是人们认知这个世界和自然环境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渠道;而人类的五官位置和功能又都是相同的。所以,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转喻、隐转喻有不少相同点。
(一)汉韩五官惯用语的相同点汉、韩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空间域和目标域都相同的有3种。第一,眼睛的前后空间域映射事件状态域;第二,嘴的上下空间域映射意志行为域;第三,鼻子的高低空间域映射情感心理域。
在汉、韩五宫惯用语容器隐喻中容器域和目标域都相同的有1种。眼睛的里外容器域映射情感心理域。
(二)汉韩五官惯用语转喻的相同点
汉、韩五官惯用语整体与部分之间转喻中相同的有4种。第一,眼泪和眼圈泛红转喻哭泣;第二,嘴转喻不高兴的表情;第三,擦鼻涕转喻哭泣的表情:第四,鼻子和眼睛转喻正常人。
汉、韩五官惯用语部分与部分之间转喻中相同的有8种。第一,眼睛作为示意的工具,转喻示意;第二,嘴作为说话的工具,转喻话多;第三,用嘴的磨损程度转喻重复话语;第四,用嘴的重量和紧密度转喻口风严紧;第五,借嘴的频繁使用转喻说话不慎;第六,耳朵作为听取的工具,转喻了听着不舒服;第七,耳朵作为听话的工具,转喻了听话。
(三)汉韩五官惯用语隐转喻的相同点
汉、韩五官惯用语来自转喻的隐喻中相同的有3种。第一,眼睛的高度映射傲慢的情感态度;而这种空间隐喻是来自面部表情的构成转喻。第二,嘴作为说话的工具,转喻说话;而嘴作为容器,把这一容器的出口封住,映射禁止说话。第三,耳朵作为听觉器官,听取别人话语的工具,耳朵转喻了听取;用耳朵的横竖空间域映射仔细倾听。
汉、韩五官惯用语嵌入隐喻的转喻中相同的有3种。第一,眼睛作为观察的工具,转喻了观察;而眼睛的容器域映射了看重的心理。第二,嘴作为说话的工具,转喻说话,这一行为转喻嵌入了相同的容器隐喻中,映射了事件状态域。第三,耳朵的里外容器域映射了事件状态域,耳朵被当作是容器,这是容器隐喻:而耳朵是听这一行为的工具,这是嵌入容器隐喻的行为转喻。
二、汉韩五官惯用语的不同点
所有概念性的隐喻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韩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所以,在汉、韩五官惯用语中,虽然具有相同的具体概念,可映射出了很多不同的抽象概念。
(一)汉韩五官惯用语隐喻的不同点
汉、韩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空间域不同、目标域相同的有1种。在汉语眼睛的前后空间域映射预见能力域,而在韩国语鼻子的前后空间域映射预见能力域。
汉、韩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空间域不同、目标域不同的有22种。
汉、韩五官惯用语容器隐喻中,容器域相同、目标域不同的有1种。在汉语耳朵的里外容器域映射了意志心理域,而在韩国语耳朵的里外则映射了认识心理域。
汉、韩五官惯用语空间隐喻中,容器域不同、目标域不同的有12种。
..............................
参考文献:
[1] 陈香兰. 高层转喻研究[J]. 外语教学. 2008(06)
[2] 杨波,张辉. 隐喻与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分析与应用[J]. 外语研究. 2008(05)
[3] 王月丽,倪坤鹏. 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看“眼睛”的词义延伸[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4] 戈嫣嫣. 日汉“头”类惯用语意义对比[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2)
[5] 许颖欣. 汉语“口”的隐喻认知机制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03)
[6] 陈洁. 汉英日语中的“口齿唇舌—言语”转喻[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7] 周健,陈萍. "眼"的隐喻说略[J]. 修辞学习. 2005(02)
[8] 张辉,孙明智. 概念转喻的本质、分类和认知运作机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3)
[9] 束定芳.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4(03)
[10] 董成如. 转喻的认知解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11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