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借词英语现象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从汉语借词英语现象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文化和语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这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说来,文化对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语言是对文化的一种具体反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在世界进步的过程中,文化的发展需要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融合,语言的发展也需要不同的语言体系之间的融合。当前,汉语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也逐渐使用了一些英语词汇,这些英语词汇承载的是英语文化,所以汉语的发展也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汉语中借用英语词汇的现象来分析西方文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引言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语言和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是对文化进行反映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会反过来对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当一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怀伟,赵宏凌;语料库支持的汉化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周志培;冯文池;;英汉语的相互影响——汉语的英语化与英语的汉语化[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张泽芬,刘丽丽;汉语和英语连词语序对比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杨惠芳;郑奕;;英语中国化的趋势及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李冀宏;英语中借自汉语的外来词[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帮根;;“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作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鸣;;从淡化洋节说开去—也谈“文化侵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语临时词义缩小与扩大的语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睿颖;;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3期
2 刘帅;;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从属连词用法对比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3 陈俐;周烈红;;英语中的汉语音译借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王芳姿;;英汉外来词同化现象的对比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爱华;;如何把握中国式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吴祝霞;;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曹成龙;;试论文化对语法形成及特点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8 何影;张敏;;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3期
9 白晶;王抒飞;;基于语料库对福克纳作品的研究[J];作家;2011年24期
10 刘燕方;;网络语言与英语的结合性思考[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胜利;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英;关联—顺应理论框架下英汉语义缩小与扩大的动态语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符红云;中国英语及其层级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夏莲;语言接触和语言迁移[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许移苇;英汉新词共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金美兰;汉语假设连词及其英语对应形式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6 王帆;浅论中国式英语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D];西北大学;2007年
7 赵越;现代汉语转折连词及其类型学解释[D];延边大学;2007年
8 刘世英;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词汇搭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穆可才;中国式英语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睿颖;《福建方言字典》中汉语借词的翻译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萦;浅谈英语名词的汉译——音译、义译和象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 李晓燕;新词新语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新貌[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平;关联理论对词汇手段和作者意图传达的解释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杜仕菊;全球化语境下的传统文化教育[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马维野;试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J];国家安全通讯;2003年05期
6 张维友;词汇研究新趋势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内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8 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优;关联理论的推理成分对分析词汇认知语义结构的启发[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荆萍;隐喻在汉语新词义产生中的生成机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216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1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