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交际能力模型中语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述论

发布时间:2017-11-23 20:32

  本文关键词:交际能力模型中语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交际能力 目的语环境 语用能力发展


【摘要】:在交际能力模型框架下述评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具体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目前相关研究选取了哪些语用特征来表征语用能力?(2)已有研究如何测量语用能力?(3)目的语环境如何影响语际语用能力的发展?对已有成果的分析揭示了四个未来研究的方向:(1)应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语用特征来表征语用能力;(2)在语用能力测量上,角色扮演任务比较适合收集语用产出的数据,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语用产出和理解任务中模拟真实的交际,回溯口头报告可用于揭示学习者的语用意识;(3)在研究目的语环境对语用能力的发展的影响时,应该将互动性和非互动性语言接触分开考察;(4)应该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以便揭示在目的语环境中二语学习者的整体语用能力发展趋势,以及个体差异对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华文学院华文专修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波莫纳学院亚洲语言学系;
【基金】: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创新平台”一般项目“汉语模糊词的语用理解能力实证研究——基于华裔与非华裔学习者的对比分析”(CXPTYB201310) 北京华文学院2015年度院级科研一般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模糊表达的语用理解能力发展研究”(HW-15-B08)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1《华文教学与研究》的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为文章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深表感谢!2 CCSARP为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模式(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s)的缩略,源于Blum-Kulka,et al.(1989)所著的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玲;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及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习得情况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亓海峰;李晓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调查与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年01期

3 孙德华;;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2006年08期

4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及其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1期

5 余光武;;论汉语语用能力的构成与评估[J];语言科学;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秋宁;留学生实施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调查及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蔡晓丽;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何华;初中级留学生实施汉语告别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宋安琪;留学生使用汉语邀请言语行为的情况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谢桂湘;外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汉语语用能力的关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丽;;汉语中的委婉拒绝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2 李慧;;语际语用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艺睿;;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交际化[J];才智;2012年03期

4 刘惠萍;;影响请求策略的社会距离因素分析——以新疆哈萨克族汉语学习者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张治;;汉语应答语及相关研究述评[J];长江学术;2012年03期

6 施仁娟;;在华汉语学习者语用意识发展状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任育新;;国外建议行为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4期

8 张蕊;;国内“邀请”言语行为研究述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冯桂芹;;国内“拒绝”语研究综述[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孙丹;李幼飞;;请假言语行为分析及其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越风;张素敏;;输入加工法和传统教学法在英语分词形容词学习中的效应对比研究[A];《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15年第1期[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范杏丽;汉语请求策略研究:一项基于跨文化视角的对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美妍;先秦两汉特指式反问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罗黎丽;五周岁汉语儿童的言语交际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刘惠萍;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和汉族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语用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刘陈艳;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彭梅;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宋扬;韩国留学生关联副词习得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文星;汉、英本族语者时间思维方式对语言加工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明霞;欧美留学生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同;《新实用汉语课本》言语行为分布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3 侯涛;谈语境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交际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杰;探析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黎婷婷;中俄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燕;汉语虚假邀请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穆祥瑞;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语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魏莹;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代玲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张蕊;中英文商务邀请信中的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娜;告别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东平;汉语中的拒绝[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周梅,张啸;礼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会话语用结构对比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国外语言学;1994年03期

5 何自然;什么是语际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96年01期

6 王爱华,吴贵凉;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语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7 王琼;语际语用学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8 刘伊利;对话结束语模式与表达失误浅析[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杨云峰,陈俊;语用迁移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儒寿,刘长庆;论应酬语的话语特征及其会话结构特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志芳;现代汉语中的假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家玉;英汉拒绝言语策略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谷慧娟;拒绝行为中的文化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董晓燕;汉英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伟萍;礼貌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娟;“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分析及其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8 曹钦明;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李艳洵;日韩留学生汉语道歉言语行为及其应答策略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汉娇;留学生汉语招呼言语行为研究及教学探讨[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忠;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现状与我国语际语用学研究的思考[J];现代外语;1997年03期

2 刘绍忠;;语际语(中介语)研究:35年的发展轨迹[J];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02期

3 滕延江;语际语用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06期

4 洪岗;语际语语用学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洪岗;;语际语语用学研究[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徐学平;《语际语用学中的习得研究——在国外学习环境中学习如何以言行事》评价[J];现代外语;2004年04期

7 李萍;薛静;;语际语研究概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韩婧;马靖香;;语际语用学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常智勇;李文良;;语际语用学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2008年07期

10 余盛明;;语际语用学的问题与新方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薛秋宁;;语际语用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启示[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筛琴;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际语用能力的培养[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余国良;语际语用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文开;论语际语语用学和中国在校大学生的语际语语用能力培养[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李慧;语际语用能力发展的探索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周鑫;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际语用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毕晨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语际语用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郭芳;中国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语际语用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叶丹敏;语际语用习得和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晓丹;高校英语角的语际语用学研究:语用策略与交际模式[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张瑶;大学英语课堂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际语用能力习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21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