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方言中古端组声母塞擦化的蕴含共性及解释

发布时间:2017-12-21 20:13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中古端组声母塞擦化的蕴含共性及解释 出处:《语言研究》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端组 塞擦化 类型学 蕴含共性 语音机制


【摘要】:汉语方言中古端组声母拼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时存在两条蕴含共性:(1)如果拼齐齿呼、撮口呼的端组不送气字发生了塞擦化,那么端组送气字也发生塞擦化;(2)如果端组字在-i、-y介音前发生了塞擦化,那么也在单韵母i、y前发生塞擦化。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国际汉学院,西安710062)一引言(一)塞音腭化、齿擦化和塞擦化的跨语言研究。本文是一项与汉语方言塞音塞擦化有关的类型学研究。塞音塞擦化(affrication)是一个具有跨语言可见的语音演变类型,指的是塞音变成塞擦音的过程。与塞音塞擦化相关的另两个术语是塞音腭化(palataliza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应龙;;甘肃武山方言语音特点[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建民;;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J];中国藏学;2011年02期

2 王为民;乔全生;;[i]>[鈑]引起的汉语方言音韵结构的共时调整——以声母的舌尖化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仲黎;;祁阳方言元音擦化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4 杜玄图;;论西充方言“舌面前高元音舌尖化”现象的产生[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利;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建军;河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仲黎;祁阳方言语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陈瑶;徽州方言音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成材;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4年03期

2 太田斋,曹志耘;浙江云和方言音系[J];方言;1998年04期

3 曹志耘,邵朝阳;青海乐都方言音系[J];方言;2001年04期

4 贺凯林;湖南道县寿雁平话音系[J];方言;2003年01期

5 雒鹏;;甘肃省的中原官话[J];方言;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锋;;日照方言舌音端组的读音类型及其成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泠;培养中国的造芯人[N];科技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317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317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