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看“文革”语境中的外籍译者群
本文关键词: 操纵理论 译者主体性 外籍译者群 出处:《上海翻译》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操纵理论来考察"文革"时期的外籍译者群体,发现外籍译者的译者主体性主要通过三个特征,即"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体现在译作当中。外籍译者主体性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受到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操纵,正是"受动性"的体现;又由于自身特殊身份,在译本中也体现出"反操纵",就是"能动性"和"为我性"在译作中的体现。通过梳理外籍译者和操纵理论之间"操纵"与"反操纵"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得出结论,要用客观的、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去正确对待外籍译者群及其译作。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ipulatio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lator subjectivity of foreign translators is mainly based on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e group of foreign translator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at is, "initiative", "ego" and "passivity" are embodied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The subjectivity of foreign translators is manipulated by ideology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movability" and because of their own special identity. "Anti-manipula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initiative" and "ego" in the translation. By comb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ipulation" and "anti-manipulation" between foreign translators and manipulation theorie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We should treat the foreign translator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 an objective, historical and dialectical way.
【作者单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文革历史语境下在华外籍译者群英译行为研究”(2014SJB790) 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苏籍翻译家翻译行为共性研究”(14YYB00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症候群诊断与对策研究”(14YYA001)
【分类号】: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景刚;;翻译描述与译者主体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赵伟;;浅析译者主体性的主观制约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1期
3 曾尔奇;;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4 朱云云;谢华;;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孔蓓蓓;;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6 陈缘梅;;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茂名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杨占;;译者主体性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8 马晶晶;;译者主体性的限度——试论译者主体性与“忠实”之准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9 那顺白乙拉;;从翻译过程看译者主体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10 朱兰珍;;论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其制约因素[J];职业时空;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龚贻娇;;译者主体性视角下《三字经》英译对比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曾静;;从《许三观卖血记》法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刘燕萍;;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雯;从接受理论角度看译者主体性[D];宁夏大学;2015年
2 周怡;译者主体性视阈下亚瑟·韦利《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盛姗姗;译者主体性之《水浒传》两英译本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包艳丽;《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贺璐倩;基于《生死场》韩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陈春霞;基于译者主体性的《商务沟通原则与实践》(第五章)的翻译报告[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乔丽;修辞三诉诸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D];西南大学;2015年
8 尹小红;阐释学视阈下《论语》“义”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项亚平;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琴;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傅雷译本《幸福之路》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8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49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