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缠绕:一种修辞现象
发布时间:2018-03-14 23:08
本文选题:语言缠绕 切入点:修辞现象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缠绕是符号的共性。语言缠绕既是一种符号现象,也是一种修辞现象。本文以修辞学为视角对语言缠绕进行界定,从生成原因入手将语言缠绕分成典型和泛化两大类型并深入分析其生成规律和特点,进而探讨语言缠绕的理解过程与修辞功能。语言缠绕在修辞实践中出现修辞的泛化,在作品语言中具有幽默、搞笑等修辞效果,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通常用于相声小品、语言游戏、文学作品甚至哲理探究,也适当用于日常谈话交流等场合。
[Abstract]:Twining is the commonness of symbols. Language entanglement is not only a symbol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rhetorical phenomenon. This paper defines language entang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hetoric.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vides language winding into two types, typical and generalizable, and analyzes its forma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understanding process and rhetorical function of language twining. The generalization of rhetoric appears in language entanglement in rhetorical practice. As a positive rhetorical device, it is usually used in comic dialogue, language games, literary works and even philosoph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in daily convers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建设研究》(11BYY090)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H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柳广民;语言自指与语法悖论[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2 马国彦;篇章的组块:标记与管界[D];复旦大学;2010年
3 仇立颖;意向性作用下的语篇组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程兰;本雅明翻译目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苍静波;汉语儿童人称代词习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肖灵;言语行为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文婧;对语言缠绕现象的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赵伟;基于“语言—世界”关系的悖论根源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倪广妍;《歧路灯》引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13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1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