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关联理论视域下的显义和隐义研究:问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3-20 08:48

  本文选题:关联理论 切入点:显义 出处:《外语教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面研究中,关联理论的显义和隐义划分法独树一帜。近年来Carston等学者将更多的语用现象也划入显义的范畴,进一步拓宽了显义的范围,并且尝试以临时范畴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解释框架。但是这一做法在理论解释力、显义和隐义甄别标准、跨学科整合、研究方法、隐义的可取消性以及语言习得观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文章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将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Abstract]:In the interfacial study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explicit meaning and implicit meaning division method of relevance theory is unique. In recent years, Carston and other scholars have also classified more pragmatic phenomena into the category of explicit meaning, further widening the scope of explicit meaning. And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unified interpret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emporary categories. But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discrimination standard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aspects of cancelability of implicit meaning and the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隐喻的逻辑研究”(项目编号:11CZX05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汉语虚词的行域、知域、言域考察”(项目编号:10YJC74011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具身认知视域下的转喻动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JCWW02YB)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转喻生成的认知语用研究——体验哲学视角“(项目编号:2011N18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勇,马玉蕾;SB与RT的整合性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2 何奕娇;;试论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3 陈新仁;;新认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认知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4 王芹;关联理论对广告用语的解读[J];求索;2004年05期

5 郎天万,蒋勇;SBT和RT在语用三角模型中的兼容性和互补性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王晓飞;;言者意向与含义取消性检验——后格赖斯语用学视角[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徐盛桓;何爱晶;;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究之一[J];外语教学;2014年01期

8 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张辉,蔡辉;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江晓红;;转喻词语理解的认知语用机理探究——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整合分析模式[J];现代外语;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珍;;整合与映射——析幽默言语的认知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红孝,李民权;对隐喻的空间映射论与概念整合认知过程的再认识[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3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董敏;胥国红;刘颖;;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广告英语[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曾熙娟;;推理与言语幽默的解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1期

6 刘鹏;;英语幽默与大学英语教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苏杭;刘承宇;;英语言语笑话的及物性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桂真;;从体验哲学语用观的角度分析幽默言辞的理解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刘宗开;;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英语新闻语篇教学的切入点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杨春红;;反语的语用理解[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霖;;幽默言语认知语用新解——关联理论与概念整合:孰是孰非[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U,

本文编号:1638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38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