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线性生成与动态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03:36

  本文选题:动词拷贝结构 切入点:移位 出处:《语言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汉语动词拷贝结构主要以VOVC的形式出现,从语义上可分为"宾语指向"和"主语指向"。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Cheng(2007)提出两类拷贝句分别经由标准(standard)移位和侧向(sideward)移位生成;在侧向移位过程中,动词发生作格变化。文章指出,有关动词拷贝句的移位生成说缺乏一定的实证基础。文章通过历时考察,运用动态句法理论阐释了现代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线性演化的语义动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不同历史时期与动词拷贝句相关的语法结构进行动态解析,结果表明:1)动词拷贝结构里只有VO先出现,VC的表述才有意义;2)无论是宾语指向还是主语指向的致使类或非致使类拷贝结构,动词在语义解读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作格变化。
[Abstract]:The Chinese verb copy structure mainly appears in the form of "VOVC",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object direction" and "subject direction" semanticall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enerative grammar theor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wo types of copying sentences are generated by standard (standard) shift and lateral "sideward" (respectively). In the process of lateral shift, verbs change in cas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empirical basis for the generation of verb copying sentences. In this paper, the semantic drivers of the linear evolution of verb copy-structure in modern Chinese are explained by using dynamic syntac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makes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related to verb copy-sentenc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only the expression of VC appears first in the verb copy structure. (2)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the causative or non-causative copy structure of the object point or the subject direction, the verb does not change in th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YY03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740089)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施春宏;;动词拷贝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互动关系[J];中国语文;2010年02期

2 刘伟;《动态句法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3 唐翠菊;;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4 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汉语重动句的句法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02期

2 杨小龙;;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线性生成与动态解析[J];语言科学;2017年03期

3 于月;吴义诚;;动态句法学理论及其发展[J];当代语言学;2017年01期

4 朱永莉;;现代汉语格式“(V+O+)V+的”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6年09期

5 赵林晓;杨荣祥;;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及其分类[J];民族语文;2016年04期

6 赵林晓;杨荣祥;吴福祥;;近代汉语“VOV得C”重动句的类别、来源及历时演变[J];中国语文;2016年04期

7 王奇;;动词拷贝句的非拷贝分析[J];现代外语;2016年03期

8 陈诗琦;;从“乐开花”等短语考察此类动补式结构特征[J];郑州师范教育;2016年03期

9 焦坤;;从《生命册(节选)》中的固定结构看形式和意义的关系[J];读天下;2016年09期

10 杨艳丽;;现代汉语重动句句法特征考察[J];语文学刊;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春宏;;句式研究中的派生分析及相关理论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02期

2 施春宏;;动结式致事的类型、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3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4 吕映;汉语重动句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唐翠菊;;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分类[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1期

6 杨寿勋;再论汉语中的动词复制[J];现代外语;2000年04期

7 王灿龙;;重动句补议[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8 戴耀晶;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9 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10 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亭;俄汉语动词表述运动意义时的视点差异[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支喜梅;;试论汉语动词的艺术魅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11期

3 俞敏;;汉语动词的形态[J];语文学习;1954年04期

4 殷国光;《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一文读后[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5 吴金花;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俊丽;;汉语动词“打”字研究综述[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尹戴忠;;汉语动词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陈新葵;张积家;;汉语动词、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邱根成;;论日语中的汉语动词与同形名词——以二字汉语动词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

10 刘文正;;汉语动词的立类问题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姚雪;张奇;;汉语动词空间方位表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冀铁亮;孙薇薇;穗志方;;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类框架类型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晴艳;外国留学生汉语动词学习偏误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江s,

本文编号:1656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56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