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时间系统
发布时间:2018-03-30 12:35
本文选题:系统功能语言学 切入点:元功能 出处:《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时间现象一般主要涉及时态、体与时相三个基本范畴,学界在这三个范畴的概念、系统建构、体现形式、系统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不足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研究没有植根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性强的理论框架下,且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即将重心置于既定意义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时态、体与时相的既有研究成果,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采取"自上至下"、"自下至上"、"自同一层面"的三维视角系统地探讨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潜势意义、体现形式以及系统内部的关系,拟为现代汉语建构一个较为全面的时间系统。首先,本研究遵循系统功能语言学"以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基于元功能维度"俯视"汉语时间系统,重在阐释时间系统的潜势意义。本文指出,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包括时态、体与时相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均具有经验、逻辑、人际与语篇功能:时态的经验意义主要是指时态对过程的直接时间定位以及对参与者与环境的间接时间定位,最终都定位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域;逻辑意义包括并列阐释与主从阐释两种意义;人际意义主要指通过时态建构的人际关系与衍生的情态意义;语篇意义则指在语篇中的时态形成线性时态序列与同步时态序列,表达序列性时间意义,从而组织语篇、连贯语篇并推动语篇发展。就体而言,其经验意义反映的是说话人识解时间经验的不同方式;逻辑意义可分为显性与隐性,显性的逻辑意义主要涉及主从关系与阐释逻辑语义;人际意义包括通过体构建的人际关系与衍生的情态意义;语篇意义即完整体与非完整体具有在语篇组织与发展中对语篇进行前景化与背景化的功能。对于时相来说,其经验意义主要表现为时相将时间经验识解为过程、参与者与环境成分,其逻辑意义与体的逻辑意义类似,也存在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的逻辑意义涉及阐释、延展与增强三个类别;其人际意义是隐性的,原因在于谓体词汇本身具有的人际意义较为丰富,从而压制了时相的人际意义;时相表达的语篇意义具有连续性,形成一个连续统,具体而言,完结类时相与状态类时相位于连续统两端,分别趋向于提供背景信息与前景信息,居于两者之间的是实现类与活动类。其次,本研究基于层次维度"自下至上"仰视汉语的时间系统,重在描述体现时间意义的主要形式。本研究指出,时间系统的体现形式形成了一个由词汇形式、准语法形式与语法形式构成的连续统。结合语法化研究相关成果,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不同语言层而确立出划分体现形式的主要标准,即在语义层上上主要依据去语义化程度,在词汇语法层上主要依据去范畴化程度,在语音层上主要依据语音的消蚀程度。基于这些标准,本研究对时态、体与时相的体现形式分别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发现,时态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汇形式,主要涉及时间副词及其他时间词语。体的主要体现形式是体标记与准体标记,前者属于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形式,后者属于语法化程度较低的准语法形式。时相的体现形式是词汇形式,主要包括名词词组、动词、性质词组与数量词组。最后,本研究"自同一层而"环视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即基于系统维度阐释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间系统内部成分之间存在并协与互补关系。一方面,时态与体之间存在并协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时态与体作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承担不同的功能;2)两者在意义上存在突显与压制;3)两者在与谓体的距离象似性上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时态与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首先,两者都与幨件时间、参照时间、说话时间这三个时间因素关系密切;其次,两者在意义上存在一定对应性。对于体与时相来说,一方面,体与时相之间存在并协关系:首先,体具有主观性,而时相具有客观性;其次,进行体/持续体与状态或实现类时相相互排斥;再次,体对时相具有压制作用。另一方面,体与时相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具体来讲,体离不开时相,因为时相是形成体的基础因素。时相也离不开体,因为不同的体反映了说话人对时相的观察方式。总体上讲,本研究基于新的研究视阈并采取三维研究范式对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进行全面构建。这不仅有利于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时态、体与时相的理论体系,为汉语时间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系统的研究范式,还为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时间意义表达方式选择方面的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张存玉;;系统功能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情状体系统[J];外语研究;2016年06期
2 鞠志勤;何伟;;汉语核心情状体的功能—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3 徐晶凝;;主观近距交互式书面叙事语篇中“了”的分布[J];汉语学习;2016年03期
4 帅志嵩;;从汉语动词的阶段性看“了1”的语义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02期
5 何伟;高建慧;;现代汉语时相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6 何伟;张存玉;;系统功能视角下时态的意义系统[J];中国外语;2016年01期
7 张存玉;何伟;;英语复合体貌的功能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8 郭锐;;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J];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04期
9 何伟;吕怡;;现代汉语时态之系统功能视角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卞京;张辉;;英语时制的体貌功能分析——基于二维几何表征的分析框架[J];外语研究;2015年04期
,本文编号:1685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8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