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实性的本质——词汇语义还是修辞语用
本文选题:封闭性与叙实性 切入点:语义预设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7年01期
【摘要】:叙实性常被认为是某些词语所具有的一种词汇语义特性,是句子的预设意义,但并不能对真实的语例进行很好的解释。实际上,"叙实性"虽与词汇语义有关,但就其根本而言,是一种语用修辞现象,是由多重因素触发的,词汇的内容往往只提供一个语义框架,而具体的内容必须在语境中得到推定,这个过程涉及语义视角、意义层次、前景背景,以缺省推理为核心,并充分考虑信息的传信特征。除此之外,积极的修辞策略也会改变句子的叙实性,尤其是在认识者为第一人称的时候。
[Abstract]:Narration is often considered to be a lexical semantic feature of some words, which is the presupposition of a sentence, but it is not a good explanation for real examples.In fact, "recounting" is related to lexical semantics, but fundamentally, it is a pragmatic and rhetor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triggered by multiple factors. The contents of words often provide only a semantic framework.The concrete content must be presumed in the context. This process involves semantic perspective, meaning level, foreground background, with default reasoning as the core,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fully considered.In addition, posi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can change the narrative of sentences, especially when the acquaintance is the first pers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及方言中的否定问题研究”(批准号:12AYY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句法与语义计算研究”(批准号:13YJA740005)的资助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骅;“标尺两极”规律与词汇语义偏移[J];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04期
2 范丽君;Потебня的词汇语义理论[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3 杨德霞;;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与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4 朴金凤;;论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梅菁;;论法汉词汇语义差异及翻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靳铭吉;;论далеко等副词的词汇语义与交际功能——俄语虚词系列研究之二[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7 宿红;;浅析词汇语义的变化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8 范崇峰;;传统汉语词汇语义研究之系统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范崇峰;;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之分歧及症结[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10 周国光;范崇峰;;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方法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毕玉德;崔杞鲜;刘扬;;多语种词汇语义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2 余超;蔡东风;张桂平;;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中相关技术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殿义;;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结构——语义图方法的初步探索[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朱嫣岚;闵锦;周雅倩;黄萱菁;吴立德;;基于HowNet的词汇语义倾向计算[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 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性和类型:词汇语义关系研究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蔚;词汇语义的图形表征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哈斯;蒙古语名词词汇语义网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王勇;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二语词汇语义关系习得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芬;魏晋南北朝“-头”结构词汇语义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罗晓宇;俄汉语中立词词汇语义偏移对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孙中强;对泰汉语词汇语义文化教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黄俊超;认知语义理论下的词汇语义变化分析[D];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
5 王琳莉;词汇语义相关与不相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6 李爱萍;隐喻对天气词汇语义扩展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李彩霞;论词汇语义网络在英汉电子词典的体现[D];厦门大学;2009年
8 潘熙静;高中英语词汇语义网络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华;本体自动生成中词汇语义分类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李春晖;词汇语义变化的认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2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1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