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合成词研究
本文选题:藏语 + 词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藏语中合成词的现象最早是记载在班智达珍贝益西札巴(或称"弥德")所著的《语门文法概要》(smra sgo mtshon cha)里,这一著作在藏族传统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成为了后期许多语法学或语言学著作的理论依据。《语门文法概要》、萨班的《语法入门》、杭译师的《语言三大要素》等为主的传统语言学著作里对词、合成词、词组、句子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定义和划分标准,而一般把词分为欲立名(vdod rkyal gyi ming)和随立名(rjes krub kyi ming)两种,更多的研究集中于造词和造词法方面。本文主要对词、合成词的定义及分类做出了详细的分析,阐明了合成词这一术语并非是某种新型词类的概念,它是从构词法角度命名的一个概念,从造词法的分类来讲就是两大类别中的随立名。整篇文章分为前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前言部分主要讲述了研究合成词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则通过陈述汉文文献记载的研究概况和藏文文献记载的研究概况,以此来介绍和总结前辈学者对藏语合成词方面的研究情况;通过阅读已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查找和整理藏语书面语和日常生活中的合成词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后续的撰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文共三章,第一章为词的概述,具体分为两个小节来阐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整篇文章的基础所在,为此本文首先较全面地讲述了词的定义、分类、特征,合成词的定义和分类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介绍了词素和词义,列出了词素的定义及不同角度的不同分类法,以及对词义的解析,字、词、词素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了三者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比较详细的分析对词和词素、合成词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第二章是对合成词的详细的分析研究,从传统的造词法和现代词汇学的构词法两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共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为造词和造词法,"造词"就是为了语言本身的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创制一个新词,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创制过程,相应的造词法就是创制该词的一种思维。造词法按其传统文法的分类可分为欲立名和随立名,但是在这里稍微有所不同的是对紧缩词(tsiksdud)的分类,按照传统的文法一般把紧缩词归为句子(tshik)来论处,而在此篇文章中所讲的紧缩词看作是对词组的紧缩(或简缩)而成的词,紧缩后的词与原来的词组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把它归于造词法里的随立名的一种来加以阐述。第二节为构词和构词法,"构词"主要指的是词的结构规律,相对应的构词法就是对词的结构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类的方法。构词法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合成词又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和重叠式合成词三种。复合式合成词可分为并列复合词、偏正复合词、主谓复合词、动宾复合词、动补复合词五种;附加式合成词可分为前缀式合成词、中缀式合成词、后缀式合成词三种;重叠式合成词可分为AA式、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五种。第三节是对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分析,这一节主要是通过表格法来进行对比和分析造词法与构词法之间的区别。虽然造词和构词的研究对象都是词,但是二者在词汇学界中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术语,因此二者的研究角度与分析方法是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造词法和构词法也是不同的。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造词法相同的词,构词法却不相同;同样,构词法相同的词,造词法也互不相同。因此,在研究词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从造词和造词法的角度分析和了解一个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也可以从构词和构词法的角度来探讨和分析词的结构规律并对其进行归类、划分。第三章是合成词韵律特征的研究,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并列式复合词和后缀式合成词中非指人意义的合成词的韵律特征,共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为并列式复合词的韵律,并列式复合词中由两个名词并列而成的并列复合词的语序是按元音和谐(即元音舌位的高低、前后)的规律来排序,而其他的由两个动词或形容词并列构成的同义(近义)复合词、意义相关复合词、反义复合词的语序则主要是根据语流音变法则来排序,并不受元音舌位高低、前后的影响。第二节为后缀式合成词的韵律,后缀式合成词的韵律主要分为同势后缀法和顺口后缀法两种。同势后缀法是指前一基字的后加字或再后加字与后面词缀的音势相一致,即同性相引;顺口后缀法是指前一基字的后加字或再后加字的音势与后面词缀的音势不要求相一致,但以说来顺口为主,因此也能紧密结合构成合成词。最后是整篇文章的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观点。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ords , synthetic words and phrases . I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the synthetic words ,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words and words . The term " coined words " is a kind of thinking that creates a new wo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need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 In this chapter , we can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word ' s structure law from the angle of word formation and word form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婷;;比喻造词法类型小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2 栗臻;;汉语造词法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蔡静;;简论汉语造词法研究流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9期
4 马连湘;从《世说新语》复合词的结构方式看汉语造词法在中古的发展[J];东疆学刊;2001年03期
5 袁庆德;早期汉语造词法新探[J];殷都学刊;2002年01期
6 苏妍;小议改革开放以来的造词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忠初;汉语隐喻造词法的系统性特点[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郭楚江,周健;类推造词法对词义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9 侯昌硕;;台港汉语中的修辞造词法[J];兰州学刊;2006年03期
10 张雪丽;;洪洞方言比喻造词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锡彭;构词法和造词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姣;造词法知识在对外汉语词语讲析中的运用[D];新疆大学;2015年
2 胡羽华;中日两国隐语比较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3 马虹;借代造词法类名词的造词机制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4 益西拉姆;藏语合成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5 伊兴荣;从《新华新词语词典》看新词语造词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6 肖文郁;古汉语双音节词修辞学造词法初探[D];扬州大学;2009年
7 杨艳庆;中草药命名管窥[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栗臻;现代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陈文鹏;《释名》所见古代造词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吕珊莉;昵称词语概说[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6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66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