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言学史口述研究述略
本文选题:语言学史 + 口述研究 ; 参考:《学术研究》2015年09期
【摘要】:到20世纪末,随着口述史学的确立,口述研究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口述史学属于交叉学科,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多元化的史学研究有助于更加客观地反映历史。中国当代语言学史的研究也应该顺应史学研究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口述史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口述史学的这一特征贯穿于搜集口述史料的全过程。口述史学家以观察者身份参与口述访谈,同时,口述史学家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口述史料。本文除了探讨国外语言学口述历史的情况,还结合口述研究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观察并研究中国现当代语言学的发展史,汇集、整理那些曾经为中国现当代语言学发展做过贡献的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Abstract]:By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oral history, oral study has become a part of historical research. Oral historiograph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which to a great exten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the diversified historical research can help to reflect history more objectively.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in China should also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in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history is its initiative and interaction. This feature of oral history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ollecting oral historical data. Oral historians take part in oral interviews as observers, at the same time, oral historians are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ubjects of study, thus obtaining first-hand oral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not only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oral linguistics in foreign countries, but also observes and studies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in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ethods of oral research.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 research,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 wh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04)
【分类号】:H0-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小平;语言学与科学的历史姻缘──17-19世纪科学对语言学的影响(上)[J];福建外语;1998年04期
2 姚小平;语言学与科学的历史姻缘——17—19世纪科学对语言学的影响(下)[J];福建外语;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太扎姆;;试论四川方言区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学习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吴秀龙;;生物学视野关照下的语言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3 彭泽润,袁先锋,丘冬;中国20世纪以来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高侠;对立·关系·价值——重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刘川民;从两种版本的比较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刘海瑛;商贸英语研究的新方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辛全民;;我国古代翻译人员的特点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周炜;西藏的藏语文管理机构及40年历史变迁[J];中国藏学;2005年03期
9 李奕;;大学英语教学应渗透文化教育与能力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陈天祥;文化语言学的兴起及其后示[J];德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董月凯;;汉字编码论析[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格;海峡两岸CJK字符集差异字形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显友;《尤利西斯》的前景化语言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6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梅;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萧国政;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向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黄缅;相邻关系—汉语反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砚文;汉英句子结构对比:“话题说明”与“主谓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明新;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研究及其对文化教学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丽杰;大学英语教师话语与课堂互动效果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蕊蕊;《新概念英语》(Ⅰ)与初级汉语教材句型教学的比较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金培;词语的模糊性在政论语体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莉;动漫语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洪兰;博客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冉;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节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亚楠;两周铜器铭文的文学观照[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毕;马卜江村方言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民;苏联语言学史给我们的警示——《世初有道》中译本序[J];中国俄语教学;2002年04期
2 王启涛;《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论考》[J];天府新论;2002年05期
3 林静蔚;语言·言语及言语的语言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4 何九盈;;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刍议[J];语言科学;2002年01期
5 邓文彬;试论在大学本科开设语言学史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0期
6 马毛朋;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开;刘艳梅;焦冬梅;;中国语言学史的几种研究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张宜;;中国当代语言学史的口述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9 张绍全;文旭;;认知语言学大视野——《牛津认知语言学手册》点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K.Brown;徐学平;;《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第二版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岑运强;;论言语的语言学[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杰 许万宏;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N];文汇报;2001年
2 江涛;北京召开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学报;2000年
3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研究与公共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陈满华;中国话语下的《西方语言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党怀兴;语言学史梳理要加强断代专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 冯春田;《罗常培文集》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宝贵遗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7 唐作藩;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N];光明日报;2000年
8 北京大学教授 何九盈;一本别开生面的好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纪念岑麒祥、袁家骅先生诞辰100周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姚小平;传教士语言学的功过得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慧;《全宋笔记》(第二编)语言学资料类编及其语言学价值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6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4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