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量组合关系的研究
本文选题:动量词 + 组合关系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动量词因其组合的灵活性,一直是学界的难题。评述前人对于动量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以后的动量词研究提供新思路。
[Abstract]: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in combination, variable quantifiers have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on momentum word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study of quantifier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爱民;《金瓶梅词话》专用动量词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李建平;唐五代动量词初探[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朱彦,郑冰寒;《水浒全传》动量词“番、回、次”等刍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2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于思湘;;现代汉语数量型合成词的构成及其语法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郭培录;;量词“双”和“对”对名词的语义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唐瑗彬;孙中会;;试析“把/将”字句在处置义上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徐慧文;;《醒世姻缘传》同形量词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骆蓉;;言语类致使—施动句式的构式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甘智林;;动量词“下”、“次”语义特征的比较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罗敏;;说“一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孔秀祥;语感在语义研究中的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申珊珊;;现代汉语动量词“次”与“回”用法比较[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季竞;;构式“VPt+QM+NP”中数量成分的多角度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肖珊;基于概念语义的言说动词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云峰;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8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继娟;现代汉语体类空间义量词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2 侯捷;留学生近义名量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绍新;从几个例词看唐代动量词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7年02期
2 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叶桂郴;罗智丰;;汉语动量词形成的原因[J];古汉语研究;2007年03期
3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4 高文盛;;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刘玉朝;;从“过”与“次”看汉语通用(无色)动量词的演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1期
6 方寅;;汉语动量词研究述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唐莹;;留学生动量词搭配习得情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0年03期
8 姚伟嘉;;动量词“番”探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于立昌;;也谈动量词“过”的产生及发展——兼与金颖先生商榷[J];殷都学刊;2011年01期
10 金桂桃;;汉语动量词的产生[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申珊珊;;现代汉语动量词“次”与“回”用法比较[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媛;现代汉语动量词层现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陈淑梅;鄂东方言的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素真;一组专用动量词的发展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程森凤;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3 郭瑞峰;汉语动量词的语义分析与对外汉语动量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莹;留学生汉语动量词习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薇;中高级留学生借用动量词习得情况调查与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颖;宋代动量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邵勤;汉语动量词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阮贵义;汉语借用动量词及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金晶;关于日语动量词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陈淑洁;论中级阶段的动量词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0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88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