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上古到中古“击”“打”演变的及物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4 11:46

  本文选题:上古 + 中古 ; 参考:《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古汉语时期,新兴动词"打"对上古汉语时期已有动词"击"在"击打"这一义位上实现了替换演变。本文引入HopperThompson(1980)提出的及物性理论及方法对上古到中古汉语时期"击""打"所在小句的及物性特征进行动态分析。以上古到中古时期的五部中土文献和汉译佛典为材料,详细考察了"击""打"的使用情况。先考察"击""打"所在小句典型结构的主语和宾语使用情况,具体描写了主语的体现形式、宾语的体现形式和个体性;然后将非典型结构分为七个小类,分析各小类跟及物性的关联;接着考察"击""打"所在小句的体、式、意愿性和肯定性等各项及物性特征。考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时期,动词"击"所在小句除肯定性外的其余九项及物性特征均呈逐渐减弱趋势。(二)中古汉语时期的新兴动词"打",在动作性、瞬时性和宾语的受影响性这三项特征表现为较高及物性特征,这为替换动词"击"提供了动力;在参与者数量、体、意愿性、施动性、式和宾语的个体性这六项特征上体现为较低及物性特征,这为替换固有动词"击"提供了保障。(三)关于肯定性,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时期动词"击"的肯定性整体上呈逐渐增强趋势,中古汉语时期的动词"打"的肯定性特征也较强,这与通过其他项特征测试出的结果相悖。(四)从上古到中古汉语时期动词"击"所在小句的及物性弱化现象,可以从使用频率和语体特征两个方面得到解释。(五)引入及物性假说及其相关的及物性特征的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观察研究中古常用动词的替换演变具有可行性。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introduced HopperThompson ( 1980 ) an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verb " hit " in ancient Chinese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铭娜;《吕氏春秋》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智红霞;单音动词的双音化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亮;汉语意愿情态动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秋霞;《左传》征战类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8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28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6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