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合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
本文选题:合作方言 + 名词 ; 参考:《方言》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主要描写和分析甘肃合作方言名词的重叠形式。从来源看,合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可来自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量词性语素,从句法功能看,重叠式在句中主要可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overlapping forms of nouns in Gansu Cooperation dialect. From the source, the noun redu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dialect can come from the morphemes of noun, adjective, verb and quantifier. From the syntactic function, reduplication can mainly act as subject, object or attributive in sentence.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分类号】:H1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雒鹏;;甘肃省的中原官话[J];方言;2008年01期
2 刘丹青;;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J];语言研究;198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昕玫;;甘肃合作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方言;2017年01期
2 普忠良;;纳苏彝语形容词复合构式类型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11期
3 耿丽君;;汉语方言重叠变韵问题研究综述[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 马辉;;彝语重叠词词法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5 王X 程;;从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看文水方言中的小称范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年06期
6 舍秀存;;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化——以循化撒拉语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7 张颖;杨国科;;靖远方言全浊及轻音声母尖团分化研究[J];长江丛刊;2015年13期
8 史秀菊;乔慧芬;;山西榆社方言重叠式形容词考察[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9 王亚婷;;宁县方言常用副词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10 魏亚莉;;河州方言所见近代汉语词语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原官话(稿)[J];方言;2007年02期
2 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方言;2005年04期
3 周磊;兰银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4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5 雒鹏;河州话语法——语言接触的结果[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雒鹏;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雒鹏;陇东方言音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刘丹青;;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J];语言研究;1986年01期
9 李民;凉山彝语骈俪词[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10 李兆同;昆明话的谓词重迭式P了P[J];思想战线;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艳丽;;太原方言的重叠式[J];语文学刊;2006年10期
2 朱习文;遂宁话量词的“A是A”重叠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成君;重叠式的复音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罗自群;襄樊方言的重叠式[J];方言;2002年01期
5 张辉;南阳方言的名词重叠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期
6 陈孝玲;钟祥方言胡集土语词汇的重叠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7 姚勤智;;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姬建丽;;阳城方言的重叠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康澄;何山燕;;汉语数量重叠式的历时考察及其类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孙荧;;英语完全重叠式及其语用价值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yN;;重叠式形容词有必要变调吗?[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淑平;如何区分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和合成词中的重叠式[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汉语和布依语形容词重叠式对比及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陈凯敏;长治方言形容词重叠研究[D];喀什大学;2015年
3 李春雨;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嘉璇;限制性范围副词“光、仅、单、只”重叠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5 柴静利;“一样”及其重叠形式的多维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雨桐;基于语料库的汉语重叠式礼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毕娇娇;《元曲选》重叠式词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君;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维维;汉语重叠式状态词范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晶;现代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2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4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