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等”术语的谱系化发展与中国当代译学知识体系建构——兼谈术语翻译的知识传播与理论生发功能

发布时间:2018-06-22 15:42

  本文选题:“对等” + 谱系化 ; 参考:《中国翻译》2015年05期


【摘要】:在西方译论中,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最早被介绍到我国,且影响最为深远。经过30多年的跨语应用,奈达译论的核心术语"对等"及其概念的谱系化发展特征凸显,成为中国当代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思想模因。本文从历时和比较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当代译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现代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知识图谱,并结合文献关键词的类型特征研究,较为全面直观地描述了奈达的"对等"术语在中国当代译学语境中的谱系化发展特征,并借之探讨术语翻译的知识传播与理论生发功能,旨在对中国译学理论未来发展及其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I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Nida's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theory is first introduced to China and has the most far-reaching influence.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cross language application, Nida's core terms "equivalence" and its concept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mem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knowledge system. This article from diachronic and comparative view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using the modern Bibliometrics visual analysis tool,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and the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ture key words, it describes the gene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da's "equivalent" term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translat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knowledge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汉英动态术语数据库的构建研究”(11AYY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阳;龚昭;;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林书武;;奈达的翻译理论简介[J];国外语言学;1981年02期

3 魏向清;;双语学习词典设计特征研究的谱系学思考[J];辞书研究;2013年05期

4 郑南渡;;奈达[J];语言学动态;1979年02期

5 陈华 ,郑焕宇;娗汉姙成姙的英媜[J];安徽大学学报;1978年02期

6 櫖祖毅;英媜汉中奮义的选择与引伸[J];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03期

7 朱本源;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汉语译文的若干意见[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8 郑伯华;;论文学翻译的若干特点[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2期

9 王佐良;关于英语的文体、风格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63年02期

10 刘丹青;英语成语的理解和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6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丽;从功能对等理论解析林语堂译本《浮生六记》的变译现象[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枚;“核心”的流行与边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徐晓宇;;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曹佳蕾;;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相关概念界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6 张睿海;孟娟;;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陈文武;;农民和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特征及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谢志辉;;中国传统译论:和而不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左慧芳;;建构主义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姜素红;;环境公平价值体系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建先;;政府公共决策的利益博弈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安卫华;;积极应对入世,建设信用政府[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6 井敏;;服务型政府概念辨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王立志;;企业培训体系建设[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郑伯承;;世界语与术语工作[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翁奕波;;论学术期刊的准商品属性[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王建军;;《汉字部首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2009)读后[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詹晓阳;基层政府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应云总;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安琪;企业文化视域中的青年职工政治社会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明全;;当代西方谱系学视野下的课程概念:话语分析与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2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念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02期

3 蒋林;西方翻译等值论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03期

4 王璐;;变译的规定性特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5 梅美莲;马建忠与等效翻译[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6 张蕊青;《浮生六记》的创造性[J];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04期

7 张柏然,张思洁;翻译学的建设:传统的定位与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9 周仕宝;林语堂的翻译观[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10 王洪涛;中国传统译论基本理念的嬗变与衍化——马建忠“善译”理论之现代诠释[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志宾;林语堂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窦金明;从“形似”,“神似”两方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的审美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3 范小燕;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英兰;马建忠善译理论的现代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辉;新时期译学研究的总结与展望——评《译学论集》[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2 傅勇林;译学研究范式:转向、开拓与创新[J];中国翻译;2001年05期

3 黄忠廉,李亚舒;翻译学的创建——全国译学学科建设专题讨论会述评[J];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03期

4 隋然;译学研究的研究与分析哲学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李特夫;文化观念与翻译标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译学标准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3年02期

6 栗长江;译学术语规范初探[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01期

7 傅勇林,郭勇;20世纪8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范式的发展[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8 赵彦萍;;中西文化发展对译学思想的影响[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1期

9 谢天振;论译学观念现代化[J];中国翻译;2004年01期

10 王高生,师文笠,朱志勇;论译学形成的漫长过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仁印;;翻译研究和理论再认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迎春;;译学词典编研的结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吕俊;;范式批评与问题意识——对译学研究的两种路径的批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俊;;语言学中的语言研究与翻译学中的语言研究——针对语言学界对译学研究一种偏见的回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孙宁宁;;翻译研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周小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西翻译学词典之对比研究[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敬钦;;译学断想——翻译学:比较研究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东京;苏珊;;论翻译学词典的附录[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2 姜秋霞;翻译学:科学与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理行;中西译学理论的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许钧(作者为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莹;译学观念的演进和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高雷;译学词典的本体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浪;当代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新进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莎莎;从范式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译学的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王莉;译学术语释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管丽娟;中国当代译学理论之声[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吕立松;翻译研究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唐鑫梅;论译者的“文化人”身份[D];山东大学;2009年

6 刘会然;当前中国内地翻译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颖;跨语际对应、语言互译性与译学研究——论英语外来词在汉语语境中的文化模筑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肖才望;玛丽·斯内尔·霍恩比译学思想启示:全球化语境下的译学范式转换[D];中南大学;2008年

9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丽娟;文化误译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53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053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