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英语句法结构的语义焦点域及其认知理据

发布时间:2016-12-18 01:39

  本文关键词: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07年

英语句法结构的语义焦点域及其认知理据

曾芝兰  

【摘要】: “焦点”的概念是由功能语法学派对语句表意功能的研究提出。Halliday(1967)最先用“focus”来指称句子中韵律突现的部分。他认为“调群中的语调核心(intonational center)就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重要信息,即新信息;调群往往从旧信息开始,过渡到新信息,从而呈现‘旧信息—新信息’的结构。其中,旧信息是被说话人看做能从前文或语境中恢复的信息,新信息是焦点,即说话人认为无法从前文恢复的信息”。Chomsky(1971)后来吸收了Halliday的思想,认为句子的重音分布决定焦点在句子中的位置,焦点是含有句子中语调核心的部分。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焦点往往传达新信息,但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新信息不一定是焦点,焦点也不一定都表示新信息;其次,在某些情况下,焦点与语调核心也非并完全重合。综合比较各家对焦点问题的种种不同观点,作者阐释了自己对焦点的认识:焦点是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它是句子内部被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语言成分。因此,本文所谈论的焦点主要是语义焦点。 焦点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焦点所表达的意义看,它涉及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结构、心理结构、预设结构;从焦点的形式看,它涉及语音节律、标记词语、词序和句法格式。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焦点某些特征和表现手段。并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英语中的焦点域,试图从另一条途径来认识焦点。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乃引论,阐述了写作目的和文章结构。第二章主要是理论框架,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焦点的定义、分类、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归纳和综合整理,并谈到了对焦点的语义解释。第三章从最小信息单位、焦点分布、无标记焦点、语境依赖性和复杂句焦点表现形式等方面归纳出焦点的一些特征。第四章讨论了三种聚焦结构:语音聚焦、词汇聚焦、语法聚焦。第五章借助了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图形-背景理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焦点域所涉及的认知形态。第六章是结论,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阐述了焦点研究的意义,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31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0
  • 1.1. Introduction9
  • 1.2. 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9-10
  • Chapter Two Theory framework10-17
  • 2.1. Focus and focus domain10-11
  • 2.2. Focus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11-12
  • 2.3. Types of focus12-15
  • 2.3.1. Lambrecht: Narrow and broad focus12-14
  • 2.3.2. Gundel: psychological, semantic and contrastive focus14-15
  • 2.4.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focus15-17
  • Chapter Three Features of English syntactic-semantic focus domain17-29
  • 3.1. The minimal information unit corresponding to minimal phrasal category17
  • 3.2. Flexible focus placement17-19
  • 3.3. Being Context-dependent19-21
  • 3.3.1. Discourse contents20
  • 3.3.2. Background knowledge20-21
  • 3.4. Unmarked information focus — end focus21-23
  • 3.5. Potential focus domain in complex sentences and illocutionary force operatorl523-29
  • 3.5.1. The relation between Potential focus domain in complex sentences and illocutionary force operator23-26
  • 3.5.2.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tential focus domains in complex sentence26-29
  • 3.5.2.1. Lexical semantic factors26-27
  • 3.5.2.2. Discourse considerations27-29
  • Chapter Four Devices of focaliz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29-45
  • 4.1. Phonetic approaches29-30
  • 4.2. Lexical approach-Adding focus markers30-36
  • 4.2.1. Exclusive focus markers31-33
  • 4.2.2. Demonstrative focus markers33-34
  • 4.2.3. Additive focus markers34-35
  • 4.2.4. Negative focus markers35-36
  • 4.3. Grammatical approach36-45
  • 4.3.1. Fronting37
  • 4.3.2. Postponement37-38
  • 4.3.3. Inversion38-40
  • 4.3.4. Left dislocation40-42
  • 4.3.5. Right-dislocation42
  • 4.3.6. Cleft and pseudo-cleft sentences42-45
  • Chapter Five Cognitive motivations for focus domain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45-56
  • 5.1. Iconicity45-50
  • 5.1.1. Introduction of iconicity45-47
  • 5.1.2. Iconic proximity47
  • 5.1.3. Iconic quantity47-48
  • 5.1.4. Iconic sequencing48-50
  • 5.2.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50-56
  • 5.2.1. Theory of Figure-ground50-51
  • 5.2.2. The realization of figure-ground in linguistics51-52
  • 5.2.3. Cognitive motivation for focus preposement in syntactic constructions52-54
  • 5.2.4. Cognitive motivation for focus postponement in syntactic constructions54-56
  • Chapter Six Conclusion56-58
  • 6.1. Summary of foregoing procedures and major findings56
  • 6.2. Limitations of pres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6-58
  • Bibliography58-62
  • Acknowledgements6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洁贞;;深入浅出,探骊得珠——英语凸显句式的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福英;英汉分裂构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艳;英汉分裂句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2 王寅;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3 文旭,刘先清;英语倒装句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4 卢卫中;象似性与“形神皆似”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文旭;左移位句式的认知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梁改萍;语用失误与语用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张尧;浅析口头交际中的明示与语境效果的获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张宏国;科技英语词汇的历时意义与共时意义及演变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任士明;;浅析奥斯汀的“performatives”发展及对翻译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赵彬;;商务谈判中语用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秋端;;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性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审美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林祈;;话轮分析——推销员与潜在顾客的交流对销售结果的影响[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天华;;语言类型学和我国语言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3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4 李友国,王志民;不能用于“It is...that...”强调句型的几类状语[J];大学英语;1997年10期

    5 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吴益民;浅析英语分裂句的限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王年德;评“分裂句”[J];教学研究;1984年03期

    8 黄国文;英语的非对比型强势主位结构的特点[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李金满;;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英语序对比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5期

    10 张喆;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特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慧娟;从焦点的观点看汉语中的分裂句和准分裂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2 玄玥;论汉语对比焦点标记“是”[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艳;论汉语“是”强调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4 龚福英;英汉分裂构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丹阳;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分裂句/假分裂句对比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2 李艳;英汉分裂句的类型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浩一;叶蜚声;;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J];国外语言学;1991年01期

    2 胡壮麟;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ón的研究现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4期

    3 严辰松;语言临摹性概说[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4 卢卫中;词序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季国清;语言的本质在“遥远的目光”中澄明──语言哲学的新视野[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7 张克定;倒装句的语用理据[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8 杜文礼;语言的象似性探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林玉霞;语境中的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与翻译[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10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钦;伊凤琴;;由“山寨”一词看汉语的类词缀[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谌莉文;;概念隐喻与委婉语隐喻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8期

    3 张法科;邵新光;;英语语法隐喻的认知理据及语篇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4 靳玮珊;;无标记被动句的认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2期

    5 张丁月;刘晓民;;句法结构的语义自然度的认知理据[J];大家;2010年19期

    6 王卫强;谢红芳;;文学翻译中显化处理及其认知理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10期

    7 吴依婷;占良颖;;认知隐喻视野下的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邵新光;;英语动词化的认知理据及语用功能[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邓云华;;英汉关系分句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10 曾细珍;;表处所范畴新词的认知理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正军;;英语习语语义构建的认知理据[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张绍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赖祎华;口译动态RDA模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卢军羽;英汉动后论元事件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吴氏惠(NGO THI HUE);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越南语、汉语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亚超;语音的认知理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敏;以认知理据分析为基础的高职英语习语教学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3 周世清;基于语料的跨语言情感概念的认知理据探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李彩霞;‘Way’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琼;日常语言的典型效应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谢艳红;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荀苗;与人体相关的隐喻表达的认知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贺婷;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理论视野下的英语多义词的认知机制和认知理据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罗雪红;整体与部分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理据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璇;词汇关系的典型效应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语言符号象似性研究简史——认知语言学讨论之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