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东巴文字典所收字条音义看单字与非单字的划分标准

发布时间:2018-11-22 11:46
【摘要】:通过对《纳西象形文字谱》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所收的单字和非单字现象进行辨析,提出区分东巴文体系中的"字"与"字组",应该依据东巴文所对应的语言单位是否为词或语素为标准。就合体结构而言,所写对象为复合词者属单字;所写对象为词组者则属字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喻遂生先生关于划分"字和字组"的6条具体标准拾遗补缺。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ngle and non-word phenomena in Naxi hieroglyphics and some hieroglyphics dictionaries, it is proposed to distinguish "characters" from "character groups" in Dongba language system. It should be based on whether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unit of Dongba is a word or morpheme. In term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the object is a compound word, and the object is a word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is, six specific standards on the division of "characters and groups" by Yu Suisheng are added.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王元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研究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AZD119)成果之一
【分类号】:H257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小丽;纳西东巴文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对应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春凤;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谱系分类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寅;纳西东巴文构形分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高新凯;东巴文记音成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晓亮;西方纳西学史研究(1867-1972)[D];西南大学;2014年

5 白小丽;纳西东巴文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对应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陈永生;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表词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甘露;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朝仙;;东巴文字的魅力[J];学习月刊;2008年04期

2 郭一璇;;东巴文字对现代视觉的启迪[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3 王元鹿;刘悦;;东巴文异体中所见简化现象及其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宋漾;;东巴文字的符号学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和秀梅;;纳西东巴文字研究概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元鹿;;我们将会更加了解东巴文字[J];兰州学刊;2011年12期

7 邓章应;;东巴文研究的新趋势[J];兰州学刊;2011年12期

8 张春凤;;东巴文研究领域中的新探索——《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第二辑)》述评[J];汉字文化;2011年06期

9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涉藏字符字源汇考[J];民族语文;2012年05期

10 王元鹿;刘悦;;东巴文“大”字字形演变蹊径对文字学研究的启示[J];华西语文学刊;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元鹿;;纳西东巴文计数习俗中所见的原始思维[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2 王彩;;纳西东巴文构建中的客体意识[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甲荣;;东巴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4 和力民;;东巴教与东巴文——论东巴教在东巴文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张凤;;汉古文字与东巴文比较研究综述[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6 李晓亮;毛志刚;;纳西东巴文与甲骨文鸟类字比较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7 陈舒雯;黄雪燕;周慧阳;江孟珂;李彩欣;杨冰燕;郑君卉;;以主题公园为载体的东巴文时尚化策略[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林向肖;;东巴文、东巴经形成时代的探讨[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9 陈楠;;格律的设计——甲骨文、东巴文的概念设计与应用[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飞洲;;东巴文字字素的变体和同形现象[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方清;活化石——东巴文[N];湖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唐红丽;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梅西雅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赵庆莲 译;超越编目和一般性描述 开展东巴文字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李晓兰;令人魂牵梦绕的纳西东巴文[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5 司小建 于彤;用东巴文字绘画的纳西族人[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任维东;东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继续活下去[N];光明日报;2010年

7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木仕华;活着的象形文字世界[N];光明日报;2010年

8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生存状况堪忧[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郑立华;水书:水族古文化的神秘传承[N];中国商报;2006年

10 陈传席;自发与自觉之间的艺术[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纳西东巴文非单字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斌;东巴文异体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寅;纳西东巴文构形分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耀萍;纳西族汝卡东巴文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曾小鹏;俄亚托地村纳西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郑飞洲;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悦;基于异体现象描述的东巴文字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纳西东巴文字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立坤;纳西东巴文天象类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石大鹏;东巴文字的表意特征在当代字体设计中的表现方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和学璋;东巴文地名的调查整理与语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宋漾;东巴文字图形符号的解析及对图形设计的启发[D];江南大学;2009年

6 杨阳;纳西东巴文动物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马晓林;东巴文字的象形特征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冉启坤;纳西东巴文字结构研究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艳花;纳西东巴文经书中省略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9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49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