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礼貌原则视角下《皮格马利翁》称谓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9:16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皮格马利翁》戏剧文本中称谓语的研究,以利奇礼貌原则为支撑,充分讨论了此理论在《皮格马利翁》中的应用和体现。在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作者采用SPSS描述性分析方法,变量A为称谓语,变量B为人物的行为或每个人物的礼貌程度。通过输入、统计数据,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客观结论,从而进一步以客观数据的形式呈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其礼貌程度,从而增强本文论点的客观性程度。第一章介绍了萧伯纳、皮格马利翁、称谓语及戏剧文本的研究现状。同时,作者还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结构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对称谓语和《皮格马利翁》作了分类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对本文的理论框架进行了阐释,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本论文所用理论:格莱斯会话原则、利奇礼貌原则、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话含义的产生。第四章为本论文的主体论述章节。作者从整个文本中选取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语用文体学分析,揭示了作品中人物对称谓语的使用情况与他们用语的礼貌程度及性格特点的相关性。同时,作者也从社会背景、伦理认同、情感困境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为了避免作者的论述过于主观,本文作者在第五章引入了SPSS描述性分析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来支持作者观点。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在本章中,作者首先对本论文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归纳,并从两个方面得出结论:第一,在文学作品研究方法中,运用语用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第二,是本论文的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皮格马利翁》中称谓语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礼貌原则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方法论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礼貌原则的阐释,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语言学理论对于文学文本批评的工具性作用。本文还为欣赏《皮格马利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皮格马利翁》礼貌原则的分析是验证运用语用学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又一次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03
本文编号:2673075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洪岩;;美丽的误会[J];教书育人;2010年25期
2 周杰伟;;每个父母都应该是皮格马利翁[J];健康与营养;2016年Z2期
3 李金江;皮格马利翁的启示[J];中国橡胶;1998年01期
4 ;“皮格马利翁”效应[J];青年科学;2008年09期
5 小华;;相互欣赏才是爱[J];大众文艺(浪漫);2003年11期
6 刘庆;论期望理论与"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一个"生产流程"的逆向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吴春晓;;皮格马利翁[J];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0年05期
8 张翠英;;“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9 段林辉;;浅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专英语教学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6年14期
10 顾伟清;;校长,你用过“皮格马利翁原理”吗?[J];教书育人;2008年1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建一;HR经理应争做皮格马利翁[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晨潇;利奇礼貌原则视角下《皮格马利翁》称谓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2 高长太;“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学思想教育中运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3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673075.html